笔趣窝 > 铁血山河之龙武天下 > 第009节 整理思绪(2)

第009节 整理思绪(2)


  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三人里,谁是第一个想要反清造反的呢?不是洪秀全,他恰恰是最后一个,第一个有这个念头的人是冯云山。冯云山虽然看似跟洪秀全一样,但洪秀全“还算老实本分”,先想考上秀才,后想当上传教士,他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产生造反这个念头,冯云山则不同,冯云山其实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读书人”,他擅长相术(也许只是自以为擅长相术),他认为洪秀全“天生异貌、仪表不凡、有九五之尊的帝王之相”,因此,他认为洪秀全应该造反、应该称王称帝,他本人则承担诸葛亮、刘伯温那样的角色和重任。可以说,洪冯虽然一起发展拜上帝教,但两人的根本目的其实完全就不同,洪秀全是想当一个合格的宗教头子,冯云山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在紫荆山一带一边传教布道一边不动声色地勘探地形、考察人文、结交豪杰等,这些行为足以证明他在紫荆山的目的绝不是只为了发展拜上帝会。至于杨秀清,那更加露骨了,加入拜上帝教之前,他就多次在他的烧炭工朋友们面前放言“从小到大,我什么苦没吃过?什么罪没遭过?我想有个正经行业,辛辛苦苦干活,攒点钱,娶个婆娘生几个娃,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可皇帝老子和老天爷偏偏不让啊!你想流血流汗吃力气饭,老天爷偏偏叫你受苦受难,你狼心狗肺、欺男霸女,老天爷却偏偏叫你荣华富贵,这个世道哪里还有天理!皇帝老子不会坐天下,老子就替他坐,老天爷不会当天,老子就替他当!…造反怎么了?刘备原本只是织席贩履之徒,柴王爷原本只是推车看门之辈,朱元璋原本只是沿街乞讨的和尚,他们最后不也成就帝王大业了么?这些人,有的跟我杨秀清差不多,有的还不如我杨秀清呢!他们能造反,我为啥不能?…我是空有凌云壮志,就缺诸葛亮和关张赵马黄啊!哪怕没有诸葛亮和五虎上将,有吴用和梁山一百零八将也成!找到诸葛亮或吴用,我杨秀清就称王称帝!如果找到一个有更大本事的、能够让我心服口服的人,我就做他的臣下,当他的元帅大将,上战场冲锋陷阵,为他打出一个清清朗朗的太平世道来!”


  很显然,杨秀清是一个类似于秦末农民军起义领袖陈胜那样的胸怀大志、不甘平庸的人,说白了,他虽然出身草根,但雄心勃勃(也可以说是野心勃勃)、欲望很强。综合评论的话,杨秀清是一个聪明绝顶、天才式的人物,只是因为出身农民,所以身上带有太多的农民式的缺点和不足。如果没有历史机会,杨秀清就算有满腔的雄心壮志,也只能以农民的身份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但是,他碰到了冯云山,他就有了历史机会。


  杨秀清是真正的第一个公开提出造反的人。如果说洪秀全、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政治纲领”(也是拜上帝会的宗教教义)的人,那么,杨秀清就是把“理论”变成“实际”的人。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伯父杨庆善,杨秀清没有别的亲戚,他父母早亡,他父母也只有他这么一个独子,他没有同胞的兄弟姐妹,也没有血缘上的远房亲戚。


  杨秀清之后,冯云山吸收进拜上帝会的骨干是萧朝贵。


  萧朝贵比杨秀清大三岁,也是桂平县当地人,也是穷苦百姓出身,跟杨秀清有一些相似,都是穷人,都近乎文盲,但两人又有很多不同。首先,萧朝贵虽然穷,但比杨秀清稍微好点,杨秀清家连田都没有,萧朝贵家好歹还有点田,他既种地也烧炭;其次,杨秀清是独生子女,萧朝贵则有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因此萧家势力比杨秀清家要旺盛得多;第三,杨萧两人都可以说是“智勇双全”,但杨秀清“智多于勇”,颇有谋略,萧朝贵则“勇多于智”,勇猛刚强,说好听点,杨秀清可以当运筹帷幄的元帅,萧朝贵只能当冲锋陷阵的大将,但萧朝贵也有几分小聪明,不过他的综合能力确实比不上杨秀清。另外还有两件事值得一提,萧朝贵本来不姓萧,而是姓蒋,因为家里太穷,所以在小时候被过继给家境稍微好一点的萧家成了萧家三儿子(萧朝贵跟他在萧家的大哥、二哥、四弟没有血缘关系);第二件事是:萧朝贵和杨秀清是关系很不错的朋友,两人都是紫荆山的穷苦烧炭工,成为朋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只是,后人两人都有了权力,“朋友”关系也逐渐地变味了。


  杨秀清、萧朝贵之后,冯云山吸收进拜上帝会的骨干是韦昌辉。


  韦昌辉就是金田村人,也叫韦正(韦政)、韦志正(韦志政),祖籍广东,同样也是汉族客家人。跟穷得叮当响的杨秀清、萧朝贵不同,韦昌辉家里很有钱,他家是典型的地主土豪。韦昌辉父亲韦元玠(韦源玠)经商有道,因为田地众多,一年收入稻谷六万斤,加上高利贷、小生意、榨油、贩牛等杂业,韦家每年收入丰厚。按照常理,衣食无忧、吃喝不愁的韦昌辉根本没理由跟洪秀全等人造反,但还是有一个重要因素把他“逼上梁山”了,那就是在广西境内各地普遍存在着的客家人与当地人的矛盾,即“来土之争”。所谓“来人”,是从广东省等地迁入广西省的客家人,所谓“土人”,是世代居住当地的本地人(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主要是汉族)。因为各种原因,来土双方矛盾极大极深,经常发生大规模的械斗仇杀。韦家是客家人,屡屡地遭到本地大户的排挤欺凌,因此胸口里一直憋着一股恶气。当冯云山招揽韦昌辉加入拜上帝会时,韦昌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韦昌辉加入拜上帝会不完全是为了造反,而是为了让韦家有个依靠(拜上帝会和太平天国的高层几乎都是客家人),客家人抱团取暖,从而对付乃至报复当地人势力。韦家不仅仅财力丰厚,加入拜上帝会后“献银上万两”,并且家族势力也很雄厚,韦昌辉本人共有兄弟五人,至于表哥表弟、堂哥堂弟、叔叔伯伯…更是一大堆。跟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杨秀清、萧朝贵不同,韦昌辉是读过不少书的,虽然没有考上秀才举人,但他确实很有才干,懂得随机应变,加上出身因素,使得他的性格颇为圆滑隐忍。在造反前,韦昌辉的职业是讼师,就是律师。


  韦昌辉家很有钱,但跟另一名拜上帝会骨干相比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韦昌辉家只是小财主,此人则是不折不扣的大财主、大富豪,也是拜上帝会的大金主,此人就是胡以晃(胡以晄)。


  胡以晃比洪秀全大两岁,胡家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哥哥叫胡以昭,弟弟叫胡以旸,父亲叫胡琛,在胡以晃十多岁时就死了,家产一分为三给兄弟三人。胡琛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大商人、大地主,经过他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胡家成为广西省山区里罕见的巨富人家,家财万贯、富得流油。胡家兄弟三人分家后,个个都是大富豪,但兄弟三人不和,互相倾轧排挤,胡以晃斗不过哥哥和弟弟,一气之下直接搬家走人,搬到洪秀全此时居住、夏华此时养病的平南县花洲山人村。因为非常有钱,所以胡以晃不需要操心生活来源的事,安安心心地读书练武,他读了很多书,但更感兴趣的还是练武,先考上了武秀才,然后又去考武举人,结果拉弓射箭时用力过猛伤了胳膊,从而遗憾落榜。按照常理,胡以晃比韦昌辉更加有钱,应该更加没兴趣参加造反,迫使他走上造反道路的原因跟韦昌辉惊人相似。胡以晃父亲胡琛生前跟另外一户富豪卓家有仇,胡琛死后,胡家兄弟仨又分家散伙,胡以晃孤掌难鸣,受到卓家多次报复欺凌,卓家虽然没胡家有钱,但卓家“半商半官”,在官府里有人,俗话说的好“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胡以晃银子再多也敌不过卓家的官印,这使得他受到卓家欺凌后报复无门,在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继而加入了拜上帝会,结结实实地掏出十几万两银子资助洪秀全、冯云山的“天国大业”,跻身为拜上帝会和太平天国的核心高层之一。可以说,如果没有胡以晃、韦昌辉这样的富豪大户的资助,洪秀全、冯云山是不可能发动金田起义的,因为没有足够财力。众所周知,干什么都离不开钱,没钱,寸步难行。


  胡以晃是拜上帝会高层里最富的,最穷的既不是杨秀清也不是萧朝贵,杨秀清好歹是“带头大哥”,时不时得到小弟的“孝敬”,萧朝贵家里好歹还有几亩薄田,最穷的人是秦日纲(秦日昌)。秦日纲是本地人,兄弟五人,同样出身贫寒,先是磨豆腐挣钱,后到贵县(贵港市下辖三县之一,也是洪秀全生母老家所在地)龙山(也叫北山)当了银矿工人,真真正正的穷到了极点,不但娶不上老婆,连自己都快穷得饿死了。把秦日纲招募进拜上帝会的并不是冯云山,而是洪秀全,因为“是教主洪先生亲自给自己进行了洗礼”“跟了洪教主,才吃上饱饭”,所以秦日纲对洪秀全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洪先生说打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洪先生说杀谁就杀谁”。可以说,秦日纲属于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的优点是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并且对洪秀全非常忠诚,缺点是没什么头脑,既没有帅才也没有将才,就是个打手。


  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等人聚合在一起,可以说“万事俱备”,因为洪秀全和冯云山提供了造反的“政治纲领”,杨秀清、萧朝贵、秦日纲等人提供了大量人力,胡以晃提供了大笔资金,韦昌辉又是出钱又是出人。如此一来,有人有钱有理论,造反便是水到渠成的了。


  洪秀全因为心灰意懒而离开广西、返回广东,冯云山独自一人在广西却把拜上帝会事业搞得如火如荼、蒸蒸日上。1847年秋,洪秀全第二次来到广西,惊喜万分地看到冯云山“创造了奇迹”,不但把教徒会众发展到了几千人的规模,还招收到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胡以晃等实力派骨干,他因此而信心大振,决定真正地把拜上帝会事业发展到底。可以想象,对洪秀全而言,从一个无人问津的落魄书生一下子变成被几千人顶礼膜拜的“上帝次子”“洪教主”“洪先生”,这种滋味肯定是让他为之陶醉的,也是他下定决心的根本动力。在这期间,洪秀全干了好几件重要的事,第一是招揽了秦日纲等人,从而给自己建立了嫡系势力,第二则是效仿刘备,以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精神和做法请得在当地名声不小的石达开出山相助。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众多高层里最为声名远播的。石达开也是汉族客家人,祖籍也是广东,出生在贵县(跟洪秀全生母、秦日纲是同乡),家境比较殷实,石家既是小地主也是小商人,虽然比不了胡以晃和韦昌辉,但大大地超过洪秀全和冯云山。石达开有三个姐妹,没有兄弟,父亲石昌辉在石达开小时候就死了,使得石达开在少年时就挑起了家庭重担,一边耕田种地一边贩卖家禽家畜煤炭,同时饱读诗书、广交豪杰,为人侠骨丹心、仗义疏财,因此在当地很有名气。洪秀全第二次来广西后听闻了石达开的名气,亲自上门拜访、招募英才,没想到石达开只有十七岁(虚岁),是太平天国起事初期众多高层里年龄最小的一个。石达开加入拜上帝会,不但给洪秀全增添了一位当世英才,同时也带来了上千两银子和大批的粮米财帛。


  创建于广东的拜上帝会最终在广西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以金田村为中心的紫荆山一带乃至整个贵港市(桂平县、平南县、贵县)都成了拜上帝会的势力范围。贵港市可以说已是拜上帝会的总部,首脑人物几乎都出自贵港市三县,比如,洪秀全本人虽然不是,但他生母却是贵县人,他可以说是半个贵县人,同是贵县人的还有石达开和秦日纲;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是桂平县人;胡以晃是平南县人。


  除了杨、萧、韦、石、秦、胡,洪秀全和冯云山在紫荆山一带还招募到了很多骨干人员,使得拜上帝会日益兴旺,不过,树大招风,拜上帝会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自然引起清廷地方官府和地方豪强势力的注意,在此期间,洪冯等人带领信徒在当地发动“毁神运动”(拜上帝会认为只有上帝是唯一真神,人间百姓供奉的其它神灵都是阎罗妖伪装的),先后砸了当地的甘王庙、雷神庙等庙宇,结果捅了马蜂窝,冯云山、卢六(就是那个冯云山在紫荆山地区发展的他个人的第一骨干心腹)等人被官府豪强抓入大牢,洪秀全侥幸逃离、躲过一劫。看到冯云山等亲密战友被抓去坐牢,洪秀全这位“上帝次子”顿时束手无策,急得不知所措,思来想去,他返回广东,跑去广州,准备向两广总督爱新觉罗·耆英“上诉伸冤”,还准备求助于“老熟人”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声称“拜上帝会只是基督教在中国的分支,传教无罪”。事实证明,洪秀全的这两个救人办法都是水中捞月,根本行不通。洪秀全此举也折射出两点,一是他思想天真幼稚,二是他当时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没想造反将其推翻。最终,冯云山等人能够出狱靠的还是精明强干的杨秀清和颇通官场规矩的石达开岳父黄玉昆,黄玉昆出了主意,杨秀清出面,号召拜上帝会众多教徒进行募捐,积少成多,凑了一笔银子贿赂了地方官府。冯云山因此而足足坐了半年的牢,他的第一也是唯一的心腹骨干卢六却病死在了牢中。


  冯云山坐牢半年不是拜上帝会发展过程中的“小插曲”,而是一个重大事件。


  (https://www.bqwowo.cc/bqw164165/8420947.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