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铁血山河之龙武天下 > 第175节 暗流涌动(5)

第175节 暗流涌动(5)


  夏华此时的地盘包括八成左右的江苏省(含上海)、八成左右的山东省以及在浙江省和安徽省境内的少部分地区,合计20府133县,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0万(包括从别地逃入夏华治下领地内的难民、灾民、饥民、流民等),客观上讲,面积确实不算小,人口确实不算少。治理这么大的地方,管理这么多的人口,无疑无法一蹴而就,况且,夏华在太多太多的地方需要全面地打破、全盘地推倒,再进行面面俱到的、脱胎换骨的重新建设,难度更上一层楼。正因为如此,夏华才对继续“开疆拓土”没什么热情和积极性,已有地盘还没有建设好,自然没必要获得更多地盘,正如左宗棠对他说的:天下太大,一口气吞不下。

  从扬州回到泰安后,夏华热情地接待了两批外国人。第一批外国人来自英国,都是铁路商人,他们之所以受到夏华的邀请,是因为夏华打算正式修建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了。

  夏华地盘的主体是苏鲁二省。看过地图的人都知道,江苏省像一个平行四边形,山东省像一个菱形,江苏省东西宽度“不宽”,南北长度“较长”,因此,贯穿江苏省的交通主干线应该以南北方向为主轴,不过,江苏省已经有大运河了,在眼下基本上可以承担江苏省南北交通;山东省则南北宽度“不宽”,东西长度“较长”,因此,贯穿山东省的交通主干线应该以东西方向为主轴,大运河虽然也经过山东省,但大运河却是由南北方向贯穿山东省,所以,山东省在东西方向需要一条交通主干线。根据夏华的打算,这条铁路起始于泰安,一路向东,终止于青岛,同时从泰安向北延伸一段至济南,如此,便把这三座重要城市连成一线,同时也把鲁东和鲁中连为一体。之所以把青岛定为终点,是因为夏华想全面地开发这座地理得天独厚的北方良港——夏华已经构思在青岛建立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造船厂和以后的海军基地。

  第二批外国人来自西方多国,一半是在华传教士,另一半是夏华从西方多国聘请来华的数十名法学家,这些西方传教士和法学家被夏华邀请到泰安是因为夏华准备着手编纂中国的第一部民法典,换而言之,夏华要制定新的法律了。

  依法治国,这在后世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共识,也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基石和精神之一。所谓的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等全部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破坏。——“个人”包括国王、皇帝在内。没有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法律,一个国家是无法真正地走向富强和保持富强的。此时是清朝,中国的法律自然是《大清律》(《大清律例》),太平天国没有真正的法律,太平天国此时通用的法律其实就是照搬《大清律》,只不过进行了改头换面,并且把洪秀全制定的《天条》立为根本,主干以《天条》为基础,枝叶以《大清律》为参考,并且具有强烈的军事化色彩。夏华肯定不会使用《大清律》和《天条》,他需要的是一部真正的现代法典。其中,民法典尤为重要。民法典的先驱是著名的《拿破仑法典》,正如拿破仑本人说的,“我一生中最大的骄傲并不是我所指挥的那四十多次胜仗,而是我所主持编纂的《拿破仑法典》”。在拿破仑看来,他的《拿破仑法典》比他的拿破仑帝国更有意义,事实确实如此。《拿破仑法典》是西方国家最早的民法典,它破除了封建立法原则,确认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规定每个公民都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拿破仑法典》在弘扬法治、开启民智、保护民权、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并且具有极大影响力,西方众多国家的民法典都深受其影响或直接仿造其而编制成。

  夏华需要的是一部中国版的《拿破仑法典》,可惜,中国此时几乎没有一个真正的现代法学家,法学人才堪称空白,使得他只好聘请西方法学家来华担此重任,同时,考虑到中国自有中国的国情,不能东施效颦、照本宣科地直接把西方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因此,他又聘请了一批在华传教士辅助那些西方法学家。在华传教士一方面具有西方的现代知识和现代思想,另一方面又由于长期在中国活动而深谙中国国情,正好可以与西方法学家们互补。

  忙完这件事后,夏华稍微喘口气,前去军委会(军务委员会)总部找左宗棠喝茶。

  “又是北王又是南王,有意思,有意思。”左宗棠的办公室里,听完夏华前去扬州会见冯云山的叙述后,左宗棠显得饶有兴趣。

  “左公,您怎么看待七千岁来找我?”夏华问道。

  “冯云山找你干什么的?”左宗棠不答反问。

  夏华道:“视察民生、考察民情,替洪秀全向我宣旨,升了我的官,晋了我的爵,另外…”他叹口气,“按照洪秀全的意思,帮忙说话,想要让我和洪宣娇破镜重圆,还有…”他稍微顿了顿,道,“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石达开打算率军进兵四川,希望得到我的支持。”

  “石达开打算攻取四川?”左宗棠思索着,“石达开攻取四川肯定要得到洪秀全的准许,他只有陆师,没有水师,太平军在长江上的水兵部队就是你的第12师,他攻取四川离不开你的支持,只是,我听你说过,洪秀全不是不主动过问军政大事的么?怎么在这件事上却是如此积极?还有,杨秀清是什么态度?杨秀清毕竟是军方一把手,洪秀全让你和石达开一起攻取四川,这么大的事,完全绕不开杨秀清,杨秀清好像被越过去了。”

  夏华点头:“是的。”

  左宗棠想了想,道:“你和石达开一起攻取四川,杨秀清肯定不乐意,你和杨秀清并列太平天国两大实力派,至于石达开,他自立一派,跟杨秀清不和,跟你却是关系良好,你和石达开一旦拿下四川,你们两人都会实力大增,杨秀清如何愿意?可洪秀全却顶着杨秀清的压力,坚持让你和石达开攻取四川,如此安排,真是耐人寻味。”

  夏华道:“我已经看出来了,洪秀全这么做是打算继续扶植我,还有石达开,从而抗衡和克制杨秀清,不只是我和石达开,还有我九哥胡以晃。”

  左宗棠略感惊奇:“我听你说的,首义八王里,胡以晃这个唐王是最低调也是最怕事的,怎么也如此一反常态了?”

  夏华无奈地道:“大概…杨秀清的骄横跋扈已经让洪秀全忍无可忍了,也让胡以晃下定决心了,前阵子,南京发生了一起‘牧马人事件’,杨秀清打了秦日纲和石达开岳父的板子,他简直就是四面树敌,彻底地引起众怒了。”

  左宗棠露出一个揶揄的嘲笑:“杨秀清简直就是第二个鳌拜嘛!天王以下八个首义王里,除了他东王自己,西王萧朝贵么,似乎迫于他的淫威,站在了他那边,南王冯云山虽然没有实权,但他是旗帜鲜明地站在洪秀全这边的,北王韦昌辉对杨秀清已经是恨之入骨了,秦王石达开对杨秀清心怀不满,汉王秦日纲也一样,唐王胡以晃同样准备表态站在洪秀全这边了,加上你这个明王…杨秀清那边就只是东王和西王,洪秀全这边则是天王、南王、北王、秦王、汉王、唐王、明王。啧啧,杨秀清真是不得人心啊!反杨诸王里,天王、南王、北王、秦王、汉王都是有充分动机反杨的,唯独唐王和你跟杨秀清没有太大矛盾,唐王向来都是独善其身、明哲保身,你么,虽然跟杨秀清越来越不和,但还没有爆发大矛盾,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势,但你又是实力最强的,所以,洪秀全需要竭尽全力地拉拢你。‘副王’,这个新王爵的含义完全就是明摆着的。太平天国此时在名义上的二把手、‘副王’是杨秀清,洪秀全分明就是打算让你把他取而代之。至于胡以晃,虽然实力不强,但他毕竟坐镇武汉要地,洪秀全应该是怕他会在关键时候站在杨秀清那边,毕竟,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胡以晃肯定是不想参加这种内部站队的,但大势所趋,他别无选择,必须表态,显然,站洪秀全这边更有胜算。”

  夏华点点头:“是啊,九个王,不把我算在内,杨秀清那边两个王,洪秀全这边六个王,人心所向啊!左公,说句实话吧,我跟杨秀清虽然有明显的竞争关系,但还谈不上水火不容,我其实…没有太大的理由蹚这遭浑水,我想跟胡以晃一样,独善其身、明哲保身。我…只想让我妻儿平安地离开南京回到我身边,一家人得以团圆,其它的,我懒得管,他们爱咋咋地。”

  “一山不容二虎啊!”左宗棠感叹一声,“杨秀清想要大权独揽、唯我独尊,你就是他的最大障碍,你不对他动手,他也会对你动手,说不定,他现在就已经在密谋着怎么除掉你了。”

  夏华苦笑一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华中重镇,武汉。

  武汉别称“武汉三镇”,构成武汉府的武昌县、汉阳县、汉口县分列长江和汉江的交汇三岔口三岸上,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以武汉三镇为核心,太平天国牢牢地控制着湖北省东部、中部以及西部部分地区。从太平军攻占武汉以来,坐镇武汉、坐镇鄂省的人一直都是唐王三千岁胡以晃。胡以晃长期居住在武汉,使得他在武汉的临时唐王府比他在南京的永久唐王府更加热闹繁忙,不过,武汉和太平军在湖北省境内的广大占领区不能被视为胡以晃的私人地盘,而是杨秀清的私人地盘,因为胡以晃的嫡系部队就是一个第5师,除了第5师,太平军在湖北省境内的所有部队都是杨秀清的(另有石达开嫡系部队三个师驻扎在鄂湘交界地带),比如武汉三镇,位于长江北岸的汉阳、汉口二县由胡以晃的第5师驻扎,位于长江南岸并且是三镇里最重要的武昌县(武昌府)则由杨秀清嫡系部队、黄文金的第13师驻扎。武汉的府治在武昌,但胡以晃的临时唐王府却在汉阳,如此安排,自然折射出杨胡二人关系。

  这天傍晚,一艘豪华气派的大船从长江下游一路向西驶至武汉。这艘船来自南京,船上乘坐的不是别人,正是天王宫总管蒙得恩。

  接到通知的胡以晃连忙在汉阳江边码头亲自迎接蒙得恩,继而在唐王府里热情地招待了蒙得恩,宴席结束后,两人进入胡以晃的书房。

  “不知蒙总管从天京来到武汉,所为何事?”胡以晃微笑着问道。

  “二老爷!”蒙得恩苦笑道,“这里又没有外人,您何必如此?”

  胡以晃笑着摇摇头:“什么二老爷?不可乱叫。你现在是天王宫总管,是天王身边内臣,我是外臣,因此,你我就算在这种私下场合也不可乱了规矩。”

  蒙得恩轻轻地叹口气:“话虽如此,但是…得恩能有今天,全靠二老爷啊!当初,得恩家道中落、贫困交加,要不是二老爷收留,还让得恩当了管家,得恩早就饿死路边了,后来,又是二老爷把得恩举荐给了天王,得恩才能步步高升。二老爷对得恩的大恩大德,得恩没齿难忘,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啊!”他显然动了感情,眼中泪花闪闪。蒙得恩以前是胡以晃家的管家,后来被胡以晃举荐给了洪秀全,一步一步地成了洪秀全的总管、太平天国内臣第一人。另外,胡以晃兄弟三人,哥哥胡以昭,弟弟胡以旸,他排行老二,因此,蒙得恩称呼他为“二老爷”,不过,这已经是以前的称呼了。两人此时都今非昔比,一个是天王宫总管,一个是唐王三千岁,互相称呼“蒙总管”“三千岁”。蒙得恩这声“二老爷”自然让胡以晃有些感慨。

  “看到你如今飞黄腾达、出人头地,我打心眼里为你高兴。”胡以晃笑道,“不说闲话了,蒙总管,你突然间从天京来到武汉,到底所为何事?”

  蒙得恩取过身边的几个精致木盒:“天王挂念你,说你常年在外征伐,身子要好好爱护,特地吩咐我给你送来一些宫内的滋补品,有长白山的千年人参,有产自青藏的上等冬虫夏草,有产自满洲的鹿茸和灵芝,还有两千岁在上海跟洋人购得的献给天王的英国加拿大省西洋参和美利坚国花旗参。”

  胡以晃看了看,笑道:“感谢天王厚爱。”

  蒙得恩放下木盒,压低了声音:“另外,天王还有一件事让我告诉二老爷…”

  长江对岸的武昌县码头边,黄文金举着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看着停泊在汉阳县码头边的蒙得恩从南京乘坐到武汉的那艘大船。

  “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必须立刻汇报给九千岁。”黄文金放下望远镜,低声地道。

  泰安,明王府,午夜子时。

  卧室里的床上,熟睡中的夏华蓦然地睁开眼睛,他醒来并不是因为睡饱了,也不是因为饿了、渴了或者内急,而是因为在睡梦中突然心神颤动,自然而然地醒来了。醒来时,夏华发现自己已经眼角含泪、满脸泪痕。

  轻手轻脚地下床后,夏华走到窗户边,看着外面的皎洁月光,点起一根香烟。

  尽管夏华不想吵醒同在床上的周秀英,但女人的敏感还是让周秀英也醒了过来,她下床走到夏华身边,抚摸着夏华脸上的泪痕,轻声地道:“又梦到她和秀明了?”

  夏华没说话,点点头。

  周秀英轻轻地叹口气:“她和秀明会回来的。”

  夏华默默地喷出一口烟,眼中眼泪却再次涌出来。

  天京,天王宫,午夜子时。

  就算在深夜,天王宫也是灯火辉煌,但在一片阴暗的角落里,十多人正在秘密地集结着,都是女子,或穿着天王宫女官的衣服或穿着天王宫女兵的衣服,身上衣服表明了她们的身份,但她们此时的神情举止却完全不像她们的身份,一个个神色凝重而专注,并且都是腰佩短刀、手持十字弩,短刀出鞘,十字弩上箭。

  “时间到了,开始吧!”为首女子低声道。

  众女子轻车熟路地避开灯火明亮处和哨兵站岗巡逻处,无声无息地向目的地而去。

  十多分钟后,目的地出现在众女子面前:天王宫内的一座偏殿,殿门上悬挂着“凤舞阁”横匾,殿门口站着八名武装整齐的女卫兵,另有女卫兵散立在偏殿四周较远处。众女子知道,这是洪宣娇和夏秀明在天王宫内的住处,她们潜伏在殿外背光处,慢慢地抬起手中的十字弩。

  为首女子目光炯炯,她屏住呼吸,缓缓地抬起手,继而猛地劈下。

  “咻!”八道轻微的利器破风声同时响起,八支弩箭闪电般呼啸而去。凤舞阁殿门口的八名女卫兵齐齐中箭,都没有发出惨叫声就倒地毙命,八支弩箭都射得极准,全部射中目标咽喉处。

  “上!”为首女子低喝一声,一马当先地带着众女子冲向凤舞阁殿门,破门而入。


  (https://www.bqwowo.cc/bqw164165/8421115.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