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铁血山河之龙武天下 > 第014节 军队编制

第014节 军队编制


  正堂里鸦雀无声,没人开口表示赞同或反对,杨秀清和萧朝贵是反对的,但不直接表态,韦昌辉、胡以晃、石达开在思考,秦日纲完全没自主意见,接着,所有人都看向夏华,包括洪秀全和冯云山,原因很简单:夏华是“圣灵使徒”,被天父传授了一大堆治军治民治国的天机大道,他的意见是最宝贵的。


  “华胞,你觉得呢?”洪秀全亲自点名。


  “老子什么时候有个称呼叫‘华胞’了?”夏华心中暗忖,他不知道这个“历史小细节”,洪秀全称呼跟他关系亲密的拜上帝会和太平天国核心高层时都是“某胞”,比如杨秀清是“清胞”,石达开是“达胞”,只有冯云山还是“云山”,估计是因为他跟冯云山从小认识,从小就管他叫“云山”,改口不习惯,如今,他按照他的习惯,称呼夏华是“华胞”,以表亲热和亲近之情。迎着众人的目光,夏华先咳嗽了一下,然后侃侃而谈:“洪先生、冯先生、诸位,古往今来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因此,很多东西都必须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不断进步,不可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都是这个道理,如今,我们也是一样的。冯先生的编制方案虽然很好,但毕竟是仿造上千年前的东西,略显拘泥僵化,正好,天父当初传授给我‘天国天军的编制大纲’,虽然我有很多地方遗忘了,但还是可以说出来作为参考的。”——夏华说话的语法是“半文半白”,如果他满嘴后世白话文,洪秀全等人肯定听不太懂,但他作为后世人也不会清末时说话语法,只好混合着说。


  “哦?天国天军的编制大纲?”洪秀全眼前一亮,然后迫不及待地道,“华胞,你快快说出来罢!”冯云山等人顿时也都好奇不已。


  夏华说的自然是后世军队的“三三制”:“十人为一班,设正副班长各一人;三班为一排,设正副排长各一人;三排为一连,设正副排长各一人,三连为一营,设正副营长各一人;三营为一团,设正副团长各一人;接下来,或二团为一旅,设正副旅长各一人,或三团为一师,或一旅一团为一师,设正副师长各一人;师和旅可灵活混搭地组编成军,设正副军长各一人。”


  “如此编制方式,真是令人耳目一新。”洪秀全等人都感到惊奇。洪秀全只是感到惊奇,杨秀清、石达开等具有军事才干的人则陷入思索,越想越觉得这样的编制方式是最为有效的。冯云山抚着胡须进行人数计算:“如此,一班为十人,一排为三十人,一连为九十人,一营为二百七十人,一团为八百一十人,一旅为一千六百二十人,一师为二千四百三十人,似乎…”他露出疑虑之色。


  “实际兵员数字不止这么少。”夏华继续道,“因为数字不是这么固定僵化的,我们还要对圣兵人员进行详细的、针对性的兵种划分。”


  “兵种?”洪秀全等人更加惊奇了。


  兵种这个概念不只是出现在后世的现代军队,古代中外军队也分兵种,这是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是,古代军队不像现代军队那样有完整而科学的军种兵种划分,随着作战武器、作战方式、作战地域的变化才逐渐地分离出一些专业化的部队,具有一定的兵种性质。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军队就单单只是“陆军”,没有“海军”(更加没有空军了),虽然有“水军”,但水军也是陆军的一部分,在兵种上,普遍分为四大兵种:车兵(驾驶战车冲阵作战的兵种)、步兵、骑兵、水兵,从秦末开始,车兵逐渐消亡,只有步、骑、水三大兵种,就是俗称的“三军”,同时,中国古代军队主要不是按照兵种进行编制和指挥的,也从来没形成陆海并列的两大军种体系。三大兵种又被继续细分,比如,步兵分为轻步兵、重步兵、弓弩手、刀斧手、刀盾兵、剑盾兵、盾牌兵、长矛兵、长枪兵、器械兵(攻城时负责使用投石机、云梯、冲车、巨弩等重武器的兵种)等;骑兵分为轻骑兵、重骑兵、骑射兵等;水兵分为普通水兵(水手、瞭望兵、攻击兵、操舵兵)、特殊水兵(潜水蛙人)等。夏华此时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他的超前思想,对即将展开金田起义的拜上帝会武装成员进行现代化的编制、兵种改革。


  “依我之见,目前我们创业初始,很多条件还不具备,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夏华开始初步展示他的现代人智慧,“兵种方面,我们马匹匮乏,暂时不设立骑兵部队,步兵是主力,水兵也不能忽略。步兵方面,可设立长矛兵(长矛兵和长枪兵是两码事,矛和枪这两种武器看似很像,其实用法完全不同,矛是刚性材料所制,枪是韧性材料所制,长矛重于投掷刺杀,长枪重于缠斗搏杀,长矛适合群体作战,长枪适合单打独斗,正因如此,古代军队里是小兵使用长矛,大将使用长枪。另外,矛比枪更容易制造,可以大规模地普及给基层士兵,训练一个军人使用长矛也比训练一个军人使用长枪更快速,因为长矛的核心用法就是一个“刺”,而长枪则需要学会各种复杂的枪法,长矛兵是古代军队里最有效、最廉价的兵种,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长矛是冷兵器战场上最实用的武器)、刀盾兵、弓箭手、工兵、炮兵、运输兵、侦察兵、通讯兵、医护兵、宪兵;水兵方面可设立水手、水上弓箭手、水上近战兵等兵种。”


  不光没什么军事才干的洪秀全、冯云山、秦日纲听得大眼瞪小眼,就连具有军事才干的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胡以晃、石达开也听得面面相觑,因为夏华说的这些掺杂了很多后世军事知识,让他们确实听得半懂不懂、似懂非懂。杨秀清首先开口询问:“夏…夏先生,可否请详细解释以上兵种的含义?”


  夏华笑了笑,解释道:“长矛兵最能大量地训练,因此是近战主力;刀盾兵地位最重要,可攻可防,因此,刀盾兵一方面是近战第二梯队,一方面分散至各部队,保护其他兵种人员;弓箭手就不需要多说了,它是远战主力;工兵顾名思义,我们众多兄弟里有不少人出身矿工,就算普通教徒,也几乎都常年从事农耕劳作,进行土工作业必然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可以挑选一批精干人员,以矿工为优先,组成工兵部队,行军时负责铺路架桥,攻城拔寨时负责操控攻城器械、埋设火药爆破城垣等;炮兵更加不用说了,负责操控火炮;运输兵负责运输辎重、管理物资,我们为数不多的马匹还有驴、骡、牛等驮畜都是要给运输兵部队的(夏华说的运输兵其实就是后世的辎重兵);侦察兵就是斥候兵,负责在主力部队前方和两侧侦察敌情、搜集情报,甚至深入敌后侦察敌军重要目标的位置、敌军分布情况、捕捉敌方俘虏等;通讯兵也非常重要,战场上,战况瞬息万变,信息失灵或不及时必然会给战事带来极大影响,同支部队的上下级和不同友军部队之间需要随时随地互通军情,这就需要通讯兵出生入死地完成任务了;医护兵和宪兵也都是不可或缺,一个负责医治救护生病受伤的军人,一个负责维持军队的纪律。水兵方面,西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南方都是河网密闭、江流纵横,水兵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觑,就算一时间还轮不到水兵上阵杀敌,但未雨绸缪,训练一批水兵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件事也不难,我们的众多兄弟里有很多人以前都是渔民,擅长驾船游泳潜水,只要让他们发挥所长,再加以针对性的训练,他们就能成为优秀的水兵,实际上,就算他们现在不需要以水兵身份参战,也可以上岸以步兵身份参战,两不耽误,以后,我们很有可能需要通过江河水路行军转进,都是离不开水兵的。”


  “好!”石达开第一个表示赞同,“民分百业,兵分百种,如此,各兵种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各司其职、各尽所长,便可让军队发挥出最大战力,不愧是天军编制,果然超乎凡常。”他称赞不已,看夏华的目光也从礼貌变成了刮目相看。


  除了石达开,最精明强干的杨秀清和“文凭”最高的胡以晃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折服,其实,夏华说的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只是,一来确实超时代,二来他的“圣灵使徒”身份让别人对他的言论话语产生先入为主的“权威感”。看到石达开、杨秀清、胡以晃一起点头,冯云山也没有反对,在军事上完全就是门外汉的洪秀全自然从善如流,他喜形于色地轻轻击掌:“华胞真不愧是天父天兄派来的‘圣灵使徒’,果然胸藏良策、腹隐奇谋,有华胞相助,何愁大事不成!”他说着,连连对天花板拱手,“秀全小子再次多谢阿爷阿哥!”


  夏华表面上谦虚微笑,心里则想:“这他妈的在后世完全就是军事常识而已!”根据他的军事编制,即将成为太平军的拜上帝会武装成员将会一个班十人、一个排三十几人、一个连一百余人,一个营三百五十人左右,一个团一千四五百人,一个旅差不多有三千人,一个师在五千人至五千五百人之间。由于太平军此时人数还不是很多,暂时把部队建立到旅,以后扩军再建立师和军。部队里,长矛兵最多最普及,刀盾兵其次,分散给各兵种部队一为参加搏杀战斗二为保护其他兵种人员,弓箭手、工兵、侦察兵、通讯兵、医护兵、宪兵都是团的直属部队,成立弓箭营(弓箭营不都是弓箭手,还有负责保护弓箭手的刀盾兵,工兵、炮兵、运输兵等部队也都类同混编)、工兵营、侦察连、通讯连、医护营、宪兵连,至于炮兵营和运输营,则直属于旅。团、旅以及以后的师、军,都会设立正副参谋长,领导数名、十数名、数十名参谋军官,负责分析军情、制定军策。当然了,这都是暂时的,再往后随着军力扩增,兵种自然也会增多,比如火枪手。太平军现在还没什么火枪,已有的火炮也是粗制的土炮等。


  除了男兵,太平军还有众多女兵,人数暂时能组建一个团。至于随军的家眷妇孺,负责给军人男兵洗衣做法(所以没有设立炊事兵这个兵种)。太平军的水师也依照这个编制组建,只是有所简化,毕竟水师部队还完全没有形成规模。根据夏华的“体贴建议”,单独再建立一个卫队营(羽林军)保护洪秀全本人,杨秀清等高层都建立卫队连,夏华本人也能弄一个。


  不仅如此,夏华还“体贴建议”成立总司令、副总司令、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这四个职务,以此统领全军。毋庸置疑,太平军总司令自然是洪秀全本人,副总司令则是杨秀清(夏华知道杨秀清野心勃勃、权欲旺盛,必须推举其身居高位,暂时还不能跟他作对)。至于“总司令”、“副总司令”之类的让洪秀全等人深感拗口奇怪的称呼,自然都是“天国天军的名称”,根据夏华的说法,天阿哥耶稣正是“八百万天军总司令”,这番胡说八道的鬼话却让洪秀全等人听得深信不疑并且惊叹赞服不已。


  众人详细商谈,最终按照夏华提出的方案,确定了太平军的军事编制。因为夏华,原先太平军的军事编制完全被推倒重来。谈完时已是中午,洪秀全兴致极高地邀请众人一起用餐。


  午餐不算丰盛,简朴清淡,这也是洪秀全亲自倡导的——夏华对此毫不奇怪,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开国君王或造反头子在起事初期几乎都是粗茶淡饭的,一来他们还没尝到富贵的滋味,所以暂时没忘本,二来可以以身作则、带头节俭,三来可以收买人心,至于以后的事,那就无需多言了。洪秀全、夏华等人一起吃的这顿午饭很有清末特点:糙米饭、青菜番薯粉、炒鸡蛋、一点肉羹,也就这些了。吃入嘴中,夏华感觉跟后世饭菜的口味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估计是调料的问题,此时的做菜调料已经颇为齐全,有油、盐、酱、醋、茴香、桂皮、辣椒、花椒、胡椒、姜、葱、蒜等,但没有味精、鸡精等后世才有的复合调料,这让夏华觉得菜中似乎少点鲜味,但比起穿越到秦朝的项少龙,他已经是非常幸福了,君不见,项少龙穿越到秦朝后吃的东西都让项少龙怀疑人生了。


  拜上帝会是禁酒的,因此洪秀全等人从不饮酒或者说从不在公开场合饮酒,并且吃饭前还要进行祷祝。用餐前,夏华跟着洪秀全等人一起有模有样地进行餐前祷祝仪式,嘴里说道:


  “小子(小女)某某某感谢天父皇上帝赐予我等饭食果腹,使得我等能蒙受洪福,有衣有食、无灾无难,终成得以升天。云云。”


  夏华觉得这一幕真是搞笑,一群蒙昧无知的中国人用半道听途说半自行创造的仪式学着西方基督徒进行饭前祷祝,既没有传承中国本土宗教精神,也没有学到西方宗教的精髓真谛,简直就是邯郸学步、不伦不类。实际上,洪秀全制定出的拜上帝会日常仪式远不止这么一个,足有几十个,繁琐异常,比如洪秀全写出的《天条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规定所有教徒会众以及以后太平天国所有军民都要无条件执行对皇上帝的崇拜祷祝,忏悔罪错、早晚拜上帝、吃饭谢上帝、灾病求上帝、升天(本人临死前或亲属朋友死时)告上帝、生日嫁娶一切吉事祭上帝、七日礼拜赞颂上帝…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每种祷祝都有严格的文字格式,比如所谓的《早晚拜上帝》是这样的文字规格:


  小子(小女)某某某跪在地上,祈祷天父皇上帝恩怜救护,时赐圣神风化恶心,永不准妖魔迷蒙,时时看顾,永不准妖魔侵害。托救世主天兄耶稣赎罪功劳,转求天父上主皇上帝,在天圣旨成行,在地如在天焉。俯准所求,个个心诚所愿!


  洪秀全的《天条书》的第二部分是所谓的“十款天条”,分别是:


  第一条,诚心崇拜天父皇上帝;第二条,不崇拜任何鬼神妖魔;


  第三条,不得妄提皇上帝名讳(耶和华/爷火华);第四条,每七日礼拜赞颂皇上帝恩德;


  第五条,孝敬父母;第六条,不得杀人害人;第七条,不得奸秽淫乱;


  第八条,不得偷盗抢劫;第九条,不得说谎;第十条,不得有贪心贪欲。


  在洪秀全的规定下,他写出的这些东西堪称拜上帝会乃至整个太平天国的“无上法则”,人人都要严格遵守、倒背如流,如果违反甚至只是背诵不出来,轻者挨罚重者处死。在夏华看来,记住并且遵守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虽然谈不上多大的负担(这些东西里有一部分还算具有正面意义和积极性),但确实是很烦人的任务,可洪秀全就是喜欢乐此不彼地干这种事。另外,通过洪秀全制定的这些“天条”不难看得出,他的文学功底确实不怎么样,客观上讲,洪秀全写了很多诗,他的诗在气势、意境上确实不浅,但他遣词造句水平一般般,难怪四次考秀才都没考上——没考上也就算了,但每次初试都在前十名之内,每次复试又都名落孙山,简直就是在精神上折磨、玩弄、戏耍洪秀全,使得他在有机会造反的情况下不造反才有鬼了。


  祷祝完毕,众人开始用餐。


  (https://www.bqwowo.cc/bqw164165/8420952.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