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铁血山河之龙武天下 > 第002节 天降奇遇(2)

第002节 天降奇遇(2)


  就在夏华思绪如麻时,他的肚子发出了“咕噜噜”的响亮抗议声,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多长时间没吃东西了,自从恢复意识后就感到一阵阵肚子饿,刚才又在山林里狂奔了一阵子,使得此时更加饥饿不已。


  “後生人,来,什么囉(年轻人,来,吃吧)。”三叔和善地把一个东西递给夏华。看到三叔的行为,篝火边的一个农妇不满地大声嚷嚷起来:“崖兜什么个也毋多,汝还畀外人(我们吃的也不多,你还给外人)。”


  三叔回头瞪了那个农妇一眼:“汝邇係麼个话,無成就畀佢饿着?还有,汝忘矣洪先生个教导矣?东西係大齊家个,人人都有份(你这是什么话,难道就让他饿着?还有,你忘了洪先生的教导了?东西是大家的,人人都有份)。”那个农妇有些恼怒,嘴里嘀嘀咕咕地说个不停,三叔不再理睬她,把手里东西塞到夏华手里。


  夏华看去,那是一块烤番薯,道谢后,他接过那块烤番薯狼吞虎咽起来,连皮也塞进了嘴里,他一边吃一边在心里大发感慨:“难怪说‘饥不择食’,人在饿急了的时候,就是一块烤番薯都是美味佳肴啊。”吃饱了后,又足足用了半小时才勉强稳住心神,夏华颤抖着声音试探地问三叔:“今年不過道光三十年(今年可是道光三十年)?”


  三叔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夏华:“今年当然係道光三十年,後生人,汝让边矣(今年当然是道光三十年,年轻人,你怎么了)?”


  “啊?崖頭先在山林裡背遇到野兽,受到驚嚇,故所...(啊?我刚才在山林里遇到野兽,受到惊吓,所以…)”夏华支支吾吾地撒着谎,实际上,他并没有撒谎,他确实是受惊过度,但真正让他陷入震惊恐惧的倒不是先前在山林里遇到野兽蛇虫,而是他确定了,自己真的“穿越时空”了。“老子真的穿越了?我日啊!道光三十年!不就是公元一八五零年吗?”夏华欲哭无泪,“一八五零年!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十周年!也在这一年,洪秀全率领他的拜上帝会教徒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镇金田村发动了金田起义!拉开了持续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半个中国从此陷入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浩劫中!七千万人至一亿六千万人丧命!”


  用不停哆嗦的手摸出烟盒,掏出一根香烟并且点上,夏华狠狠地抽着,他竭力地让自己恢复镇定和冷静,他打算开始认真地理性思绪,思考自己此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同时规划好自己接下来到底何去何从,不过,他越想越悲观:“老子真是日了整个动物园了!老天爷啊,你玩我也就算了,不至于玩得这么狠这么绝吧!穿越就穿越呗,为什么要把老子穿越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期!你好歹把老子穿越到太平盛世吧!太平天国运动是什么?持续十四年的超级大战乱啊!几千万人甚至上亿人都在这场运动中送了命!你让老子在这个鬼世道里怎么活下去?如果这是一场游戏,老天爷你他妈的简直就是让老子刚出新手村直接就被扔到地狱副本里打终极BOSS!随便一个小怪都能秒了老子啊!死定了!完了!完了!这次真的完了!”


  夏华思绪纷飞、思潮翻腾,无意中发现三叔等人一起用古怪的眼神看着自己,这让夏华心头一个咯噔:“难道老子露馅了?”随后他就发现,三叔等人并不是在看自己,而是在看自己正在抽的香烟。三叔也在抽烟,但他抽的是这个时代的旱烟,对后世香烟自然见所未见。


  “邇係麽个东西(这是什么东西)?”三叔等人惊奇不已甚至惶恐不已地看着夏华抽的现代香烟以及刚才点香烟的打火机。


  “邇係…(这是…)”夏华顿时张口结舌,不知道该怎么解释,随即,他灵机一动,也是急中生智,“邇係崖愛献畀洪先生个东西(这是我要献给洪先生的东西)。”


  “噢(哦)?”三叔等人纷纷瞪大眼睛。


  在接下来短短一分钟内,夏华的大脑思路犹如插上电插头的芯片电板般电光火石地飞速运转:“虽然这个鬼世道堪称恐怖变态,但老子也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方设法地活下去。后世人都知道,太平天国最终还是被清政府剿灭了,而剿灭太平天国的清廷势力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湘淮军集团,老子想要活下去,应该去投靠湘淮军,但现在已经身不由己、骑虎难下,毕竟老子顶着这一头现代人发型跑到清政府控制区内是必死无疑的,并且,老子现在也没有能力独自一人跑出这片茫茫山林,另外,清政府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值得老子为其效力,至于湘淮军集团,如果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后展开反清大业,老子还可以考虑考虑给他效效力,跟着他为了光复中华山河而尽到老子作为中华男儿应尽的一份责任,但那老家伙最终还是没胆子起兵反清,从头到尾都是甘当了清政府的一个奴才,老子去投靠湘淮军岂不是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老子可是堂堂的汉家男儿,岂能留着一条猪尾巴在满清权贵前奴颜婢膝、一口一个奴才?现在是一八五零年,清政府还有短短六十二年就要完蛋了,老子岂能坐上这条正在沉的破船?看样子,投靠湘淮军集团、投效清政府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也是不能走的,至于太平天国…算了吧,洪秀全那个神棍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的太平天国给中国人带来的不是希望和光明,而是更加恐怖和血性的黑暗。他妈的!老子真是进退维谷、走投无路啊!清政府也好,太平天国也好,都是反动的,但我党要在七十一年后才会成立呢!为今之计,只能顺水推舟、顺其自然了。不过,老子肯定不能从小兵做起,当小兵的死亡率实在太高了,必须在一开始就要混成太平天国的高层人物,最起码人身安全能得到更多保障。那么,老子如何才能在一开始就能混成太平天国的高层人物呢?靠才华?还是算了吧,据说洪秀全那厮因为四次科考都名落孙山所以极度厌恶读书人,怀着满腹才华去投靠他简直就是上门送人头。那么,要靠什么呢?有了!洪秀全那厮不是靠装神弄鬼起家的吗?好啊,老子就投其所好!”


  心中主意一定,夏华整个人立刻气质焕然一新,原本的失魂落魄、六神无主一下子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装腔作势的气定神闲。在不紧不慢地弹了弹烟灰后,夏华看着三叔等人,一脸从容不迫地询问道:“在下姓夏名华,还不知道诸位怎么称呼?”


  三叔等人愣愣地看着忽然间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的夏华,先面面相觑了一下,然后逐一做了自我介绍。三叔等人全部来自几十里外山脚下一个叫做“山阳村”的小山村,都是农民,三叔姓赵,大名赵有根,妻子已经病逝多年,他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给拉扯大,大儿子叫赵大,二儿子叫赵三,女儿本名叫赵小妹,还有一个正名叫赵萍(夏华暗想:幸好你是女生不是男生,否则,按照赵三叔给子女取名字直接用数字排顺序的风格,那你岂不是要叫“赵四”。夏华同时也感到纳闷,他觉得赵萍的名字还是很有文化的,由此可见赵三叔并不是真的不会取名字,但他为什么给女儿取个正常名字却给儿子用数字编号取名字?夏华暂时想不通),小儿子叫赵六,另外,赵三叔和妻子还育有一子一女(夏华估计应该就是“赵二”和“赵五”),但一个夭折一个少年时受伤而死;同在这里的还有赵三叔的二哥即赵二叔,赵二叔叫赵有财,妻子叫吴大妹,两人有一个独子赵大宝,赵二叔和吴大妹也不止一个儿子,也另有好几个子女,但存活下来的只有赵大宝,赵三叔和赵二叔本来还有一个哥哥叫赵有田,早年在山间被野兽咬死,赵三叔、赵二叔的父母叔伯等长辈俱已不在人世,赵家都是客家人,原籍江苏省苏州府(苏州市),说起来还是夏华的同乡,赵家人是在清初时为躲避清军屠杀而辗转迁移到广西省,现场众人里属于赵家的还有一人,是赵二叔妻子吴大妹的侄子吴富根。赵家众人里,赵三叔虽然是赵二叔的弟弟,但夏华看得出,赵三叔才是赵家领头人,赵三叔约五十岁,敦厚善良、本分老实,赵二叔比赵三叔大二三岁,显得木讷懦弱,没什么主见的样子,他的妻子吴大妹则是一个性格有些尖酸蛮横的女人,先前赵三叔给夏华烤番薯时出言阻止赵三叔的农妇便是她,估计在赵二叔家里,赵二叔一直被吴大妹支配指使。赵家晚辈里,赵大约三十岁,长得人高马大,但憨厚淳朴,赵三约二十四五岁,长得朝气蓬勃、阳刚精干,赵萍约二十岁,长得柔弱但不矮小,身型匀称而修长,一直低着头,使得夏华没看清她的脸,赵六约十六七岁,长得黑瘦如猴,性格也像猴子般活泼多动,赵大宝约三十二三岁,看上去跟他父亲一样木讷懦弱,长得圆头圆脑但却显得缩头缩脑,那个吴富根约二十五六岁,长得宽眉细眼,一双眼珠子一直偷偷地盯着夏华不停地转着,眉目间似乎有一丝圆滑世故的气息。


  众人里,赵姓一家人最多,接下来就是唐姓一家和黄姓一家。唐家包括唐阿伯、唐大娘以及两人的三个亲儿子和两个干儿子,唐阿伯和唐大娘的三个亲儿子依次分别叫唐大、唐二、唐四(夏华估计唐阿伯和唐大娘应该还有一个儿子叫唐三或女儿叫唐三妹,但已经不在人世了),唐家兄弟仨都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两个干儿子一个叫唐忍病一个叫唐忍穷,唐忍病十八九岁,唐忍穷十六七岁。唐阿伯夫妻俩和两人的三个亲儿子都不是本地人,都是云南人,因为老家发生饥荒而一路讨饭逃荒到了广西,唐忍病和唐忍穷都是本地人,兄弟俩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因为都是姓唐的本家人,所以认了唐阿伯、唐大娘为干爸干妈,认了唐大、唐二、唐四为三个义兄,从而互相有个照应帮衬。夏华听得在心里暗暗吐槽:“这都是什么名字啊?最大的就叫大,最小的就叫小,中间的就是一二三四五六排顺序。”他转念想一想,忍不住哑然失笑,在晚清时期中国最偏僻落后的地方,农村人取名字能有什么讲究?本来就不识字,更加没什么文化或文采,取名字自然按一二三四五六顺序排下去的,并且根据农村人的说法,小孩名字取得越卑贱,小孩就越能活下去,毕竟,这年头的婴幼儿夭折率是非常高的。通过接下来的闲聊,夏华得知,唐忍病小时候体弱多病,他父母用了一只老母鸡请得几里外一个大村子里的私塾教书先生给他取了“忍病”这个名字(夏华估计那个教书先生从汉宣帝小名刘病已或汉朝名将霍去病那里得到的灵感),唐忍穷也是一样的,兄弟俩一个忍病一个忍穷,如此古怪的名字,折射出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村人对穷苦命运的无奈妥协:不求无病发财,有病能忍住穷命能忍住就好了。


  赵家九人,唐家七人,都不少,黄家只有四人:一个名叫黄奕诚的青年、黄奕诚的母亲孙喜梅,以及黄奕诚的两个远房族弟黄松、黄柏。黄家都是本地人。夏华在心里想道:黄家四人的名字才算取得“正常”。通过接下来的闲聊,夏华得知,黄奕诚母亲孙喜梅原是一个秀才的女儿,因为从小读了一些书,所以通一点文墨,她把自己原先名字“孙细妹”改成“孙喜梅”,又给儿子取了这个很有文采的名字,并且黄松和黄柏的名字也都是孙喜梅重新取的。


  现场除了赵家九人、唐家七人、黄家四人外,还有三人,都是青年,分别叫张大、张二、马三(夏华在心里已经无力吐槽他们的名字了)。张大张二是兄弟俩,原籍四川,家中先人在几十年前为了躲避白莲教起义的战乱而逃到了广西,继而安家落户,张家兄弟的父母亲属都已不在,兄弟俩相依为命,马三原本是一个乞丐,也是一个孤儿,几年前乞讨要饭时经过张大张二家门口,兄弟俩对其同病相怜将其收留并且认作弟弟,从此兄弟三人一起艰难过活。


  无论是赵家、唐家、黄家还是张家,所有人的共同点是明显的:出身社会最底层,终年生活在看不到希望的极度贫穷中,尤其赵大等年轻人和少年们,无不面带菜色甚至骨瘦如柴,并且清一色都是光棍,都未娶妻,原因很简单,就一个“穷”字。


  因为穷,所以思变。都活不下去了,还怕什么死?自然就敢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起造反这种头等大逆不道之事。根据赵三叔等人的叙述,几个月前,有拜上帝会教徒来到他们居住的山阳村进行传教,赵三叔等人先后入了教,砸碎了家里原本供奉着的神像,从此改信拜上帝会的“皇上帝”(天父),又都接受了洗礼(拜上帝会的洗礼跟基督教的洗礼是两码事,洪秀全在知道“洗礼”这个词后望文生义,认为就是用水洗,他创造的洗礼仪式就是用一碗清水当头浇下淋湿脑袋)。几天前,赵三叔等人接到来自拜上帝会总部的“教主洪先生下的团营令”,要求他们立即变卖田地家产,焚毁房屋住宅,举家前往金田村集合。洪秀全此举是给所有拜上帝会教徒下达了命令:集合人马,准备造反。


  听到这里,夏华知道了更多的信息:此时是清道光三十年即公元一八五零年,并且还是七月份。七月份明明是夏天,为什么这么冷?因为一八五零年正是明清小冰期(明朝小冰河时期)即将结束时,余寒未了。明清小冰期是中国明朝末期、清朝前期和中期出现的极冷的气候灾害,导致中国的年平均气温比后世要低得多,夏季大旱大涝,冬季奇寒无比,不光是中国北方,就连中国中部甚至南方的福建、广东等地都天降大雪,从而使得粮食大幅度减产,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这是后世部分学者认为明朝灭亡、明末清初中国人口损失奇大、清朝前期和中期民众起义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于夏华此时的地点,也可以确定了,这里距离金田村不算远,因此这里是广西省桂平县境内的紫荆山山区,山阳村在山脉的东麓。


  (https://www.bqwowo.cc/bqw164165/8420940.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