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山环水绕俺种田 > 第六十二章 秋收冬藏

第六十二章 秋收冬藏


  此时正是深秋,是收藏的好时候!

  都说秋收冬藏,到底是藏什么呢?当然,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藏的东西肯定会不一样,反正对于巧巧一家来说,他们除了要藏粮食以外,藏满一柴房的柴禾也非常地重要。151kan。com

  柴对巧巧家很重要,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在这个没有电和电器,也没有煤气,煤炭和天然气还没有被开发、利用,人们只能靠烧柴火来煮饭、烧菜和烧水的年代,柴火和米等粮食一样地重要。没有柴火,米就变不成饭,就算你的粮食再多、厨艺再好,也只能望“米”兴叹了!

  巧巧家的院子里有一个专门的柴房,里面堆满了一捆捆的干树枝、棉花秆和稻草,还有一堆堆的松毛、稻谷壳、豆荚和干树叶,以及一小筐的木炭(木炭是大一些的树枝燃烧之后形成的黑色固态物体,木炭的重量很轻,寒冷的时候,乌山村的人用它来烤火。)。

  在适合拾柴的秋冬季节,乌山村的孩子们会成群结队地到山上去尽力地拾多一些的干树枝和松毛回家,然后把家里的柴房塞得满满当当的。因为春天多雨,夏天草木旺盛,山上没有多少柴可以捡,而且春夏的时候山上多蛇虫出没,进山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危险,所以,孩子们需要在深秋和初冬的时候就把全年要烧的柴禾都拾到家里来。乌山村多山,而且山上又草木旺盛,所以,乌山村的人不愁没有柴禾可烧,但是,捡柴也还是要付出辛苦的。

  另外,乌山村人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他们从来不会滥伐山上的树木,他们只会在需要木头来建房子或者做家具的时候才去山上砍树,从来不会为了烧柴而去砍树。只捡山上的枯树枝和松毛作柴,是乌山村人的固定的思维和习惯。

  柴房是乌山村人专门用来储存柴禾的小屋子,如果家里的主妇不注意整理柴房里的柴禾的话,那么整个柴房就会变得一团糟,杂乱无章得让人无处下手。因为赵杏花是一个既勤劳能干又爱整洁的家庭主妇,她会把家里的柴禾都分门别类地整齐地摆放好,所以,巧巧家的柴房一直保持得很整洁,里面东西的摆放让人一目了然,取柴的时候也非常地方便。

  今年,巧巧家的拾柴任务依旧被分配给了虎子、小峰和小山三个,他们在初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拾柴了,截止到现在,他们带回来的柴已经堆满了半个柴房,但距离堆满整个柴房的目标还很远。虎子、小峰和小山他们白天要上学,只能在傍晚下学回家后趁着天色还没有黑,快速地去山上拾一些干树枝和松毛回家,因为他们能够用来拾柴的时间很少,所以他们的拾柴任务进行得比较缓慢。

  虎子、小峰和小山拾柴的时候,三人是分头行动的,他们先把捡到的干树枝抱在怀里,等到怀里装不下的时候,他们再把怀里的树枝堆放到事先商量好的地方,等到天色差不多快要黑了的时候,虎子和小峰就开始整理堆放在一起的树枝,他们每人先在地上放上两条长长的整齐的稻草作绳,每条有七八根的样子,他们把稻草拉直,使两条稻草绳平行,中间隔着一段适当的距离,然后把树枝一根根整齐地摆放在稻草绳的中间,树枝的两头都要越过稻草绳,然后把树枝慢慢地往上加,堆高,等到足够多的时候,再把两条稻草绳都系起来,把里面的树枝捆得紧紧的,让树枝不会掉出来,虎子的动作比较快,他捆完自己要背的树枝之后,又开始整理小山的,他给小山捆的树枝要比自己的少许多,因为小山的力气还不是特别大,只能够背上这么多的柴,不然会走不动路。

  小山一个人去拾地上的松毛去了,用手把松毛拢作一堆,然后捧进旁边的箩筐里,等到松毛装满整个箩筐的时候,再把蓬松的松毛往下压一压,挤出空间来,继续往里面装松毛。

  虎子和小峰把三捆树枝都绑好之后,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了,就把小山叫了回来,三人各自从腰上解下一条特意从家里带来的用稻草编成的粗粗的长长的麻花辫形状的绳索,虎子先帮忙把属于小峰的那捆树枝用绳索绑到小峰的背上,绳索正好把树枝分成两半,与捆树枝的那两条稻草绳像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一样地相交着,把绳索的一端从肩上拉过,另一端贴近腰侧,然后把两端紧紧地系上,使背后的那捆柴不会晃动。小峰身上的柴背好之后,小峰又帮着虎子绑柴,最后轮到小山,三人都把柴背好之后,小山一个人走在前面,虎子和小峰两个抬着一箩筐的松毛走在后面,三人走上了回家的路途。

  天色微黑的时候,虎子、小峰和小山三人背着柴回来了,一般,小山在进院门的时候都会大叫一声:“娘,我们回来了!”然后三人把柴背去柴房,整齐地摆放好,三个男孩子能够有这样的耐心和习惯全有赖于赵杏花的谆谆告诫和督促,同时,也是赵杏花以身作则的成果。此时,赵杏花正在厨房里“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地炒着菜,当虎子、小峰和小山从柴房里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巧巧和小燕也抱着装满棉花的布袋子回来了,然后巧巧一家才开始了晚饭时间。

  有藏就有收,有收才有藏。深秋还属于勤劳的农人收获的旺季,许多农作物经过大半年的日夜生长,此时已经完成了自身的使命,开始以成熟的姿态挂在枝头或是埋在地下,静静地等待着主人来采收。在晚稻的谷子归仓后不久,新棉花的采摘也开始了!

  去年巧巧家的新棉花是在五个孩子的一起努力下采摘完的,但是,今年虎子、小峰和小山三个太忙了,他们需要利用傍晚仅剩的那点时间去山上拾柴回家,所以,今年的采棉花任务只重重地落在了小燕和巧巧两个人的身上!

  小燕和巧巧两个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采摘棉花,她们总是在太阳不再晒人的时候早早地就去了棉花地里开始采摘吐露的雪白棉花,那时太阳还没有临近下山。

  地里的棉花树是被种成一行一行的,非常地整齐,小燕和巧巧两人在脖子上挂着长长的布袋子,巧巧身上的布袋子一直垂到了她的肚子下面,两人一个站在棉花地里的第一行棉花的最左边,一个站在最后一行棉花的最右边,两人站在同一条线上开始面对面地采棉花,一边采着,一边比着赛,看谁采得快,采得快一些的人向旁边移动的速度也会快一些,然后就会更快地到达另一端,两人采棉花的路线按照S形进行,所以巧巧虽然采得很慢,但是在耍赖之下她也有赢的时候,比如,当小燕已经采完了两行,到达第三行的时候,巧巧她还在第一行的末端苦熬着,然后当小燕正在快速向巧巧这一侧移动的时候,巧巧终于摘完了第一行,可以换行了,她在换行之前,朝着还在向这边移动的小燕高兴地叫道:“三姐!你看,我赢了呢!我比你先到这边!”

  巧巧的得意惹来小燕的笑骂:“巧巧,你就是一个赖皮鬼!我都采完两行了,你才磨蹭完一行,你还好意思说你赢了!”

  “嘿嘿……可是这是你说的啊,谁先到达末端谁就赢了,现在你还不承认,明明就是你在耍赖!”巧巧理直气壮地叫着,开始转战第二行。过了一会儿,小燕也换了行,两人又是朝同一个方向前进了,小燕朝着巧巧得意地叫道:“赖皮巧巧,这回看你还能耍赖不?呵呵……”

  “三姐赖皮!”巧巧大声地回敬道,她之所以没有叫小燕“赖皮三姐”,是因为她突然想到如果她叫小燕“赖皮三姐”的话,那岂不是在骂她自己是“赖皮”么?为了不让小燕追赶上自己,巧巧已经用尽全力了,可是小燕的速度快得就像是从巧巧的面前飘了过去似的,相比小燕的速度,巧巧就像一块不动的石头一样,那速度缓慢得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巧巧在心里无奈地感叹着:干活难啊!干活不止要有力气,还要有飞快的速度!速度!速度!……巧巧在心里憋屈地叫完了第五声速度之后,小燕又换行了,看得巧巧羡慕得不得了。

  “嘿嘿……巧巧,我又赢了呢!呵呵……”小燕得意地炫耀着,巧巧默默地无视她的得意。

  “三姐,如果你可以每次都赢了我,我才佩服你!”巧巧抬着圆嘟嘟的下巴挑衅地说道。

  “我不是已经每次都赢了你么?呵呵……你可不要又拿你耍赖的那一回来说事!”小燕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为所动地拿话回敬着巧巧。

  ……

  巧巧在现代的时候属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就连和堂兄弟姐妹以及表兄弟姐妹的关系也不亲近,虽然在学校里有一帮同学,其中也有玩得好的朋友,但是,从来没有谁像小燕这样和她拌嘴、打闹的,这种滋味怎么说呢?巧巧觉得这种滋味就像酸奶一样,酸酸甜甜的,让她在其中陶醉和快乐,永远都不会感到腻,而且这种酸奶还能变化出各种各样的芳香的水果味道来,比如此时的情景就让她联想到了橘子酸奶的味道,而且里面还加了椰果的那种感觉。唉!她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就是那样的一种感觉呢?其实感觉就是这么地莫名其妙,哪里又是全部都能够解释得清楚的呢?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妙不可言吧!呵呵……巧巧在心里想着。

  因为棉花非常的重要和实用,比如棉花要用来交税、做里面的衣裳、做御寒的棉衣、做被子,而且还能拿去卖钱,所以巧巧家的棉花种得很多,小燕和巧巧两人采完了这一块地,又得接着去采另一块地,两人一直忙到了天黑才回家。

  收获的季节里,除了要采收棉花,还有黄豆、土豆、芋头、红薯和凉薯等许多可以吃的东西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收黄豆是将整棵整棵的树杆都从土里连根拔出来,带回家,摊开摆放在院子里,让太阳暴晒,使豆荚壳变得脆乎乎的,有些豆荚直接就被晒得裂开了,还变形地扭曲了起来。当黄豆的豆荚被晒得差不多之后,赵杏花就把黄豆树杆堆放到一堆,然后用竹竿在上面随意地击打,在击打中,豆荚的壳就会自动裂开,然后一颗颗圆圆滚滚的黄豆子就跑出来了,掉落在地上。这项活计不需要技巧,只需要控制好力道就行了,所以巧巧也加入到了干活的行列。用竹竿敲打黄豆树杆的时候,院子里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巧巧发现竹竿不论敲打什么都特别地响,敲打过一会儿之后,巧巧用手一棵一棵地翻看黄豆树杆,检查看看豆荚是不是都裂开了。如果那一小棵黄豆树杆上的豆子都掉光了,那么就把它挑出来扔到一边,然后继续击打剩下的黄豆树杆。

  等到所有的黄豆都从豆荚里跑了出来之后,赵杏花就带着巧巧把枝干都挑出来扔到一边,这些黄豆树杆和豆荚壳都要被收进柴房里去的,它们也是农户人家家里用的柴禾。等到把树杆都挑了出来之后,赵杏花再把地上的掺杂了叶子和豆荚壳的黄豆扫作一堆,装进撮箕里,再倒进簸箕里,然后赵杏花端着簸箕,稍微倾斜地震动簸箕,使里面的东西弹跳起来,然后灰尘和豆荚壳因为重量较轻就都跑了出来,豆子却都留在簸箕里,再经过一番仔细的挑选,干干净净的黄豆就被收起来了。

  巧巧不喜欢这项挑豆子的活计,因为震动簸箕的时候,扬得到处都是灰尘,端簸箕的人更是被弄得灰头土脸的,好在这里是南方,水资源丰富,可以有足够的水来清洗干净,不然的话,满身尘土的感觉真是太痛苦了。

  土豆、芋头、红薯和凉薯都是生长在地里面的,收获的时候需要用锄头把它们完整地挖出来,这项活计不止需要力气,而且还需要技巧和经验。需要力气是因为锄头很重,而且红薯等东西又在土里埋得很深,所以挖起来很费力气,就算是一个青壮年劳动力做起这件事情来也会气喘吁吁的。另外,需要经验和技巧是因为红薯等东西长在地里面,你看不到它们,不知道它们具体长在哪里,所以,可能你一锄头下去就把它们给挖成两半了,本来红薯、土豆、芋头和凉薯都是可以长久保存、不容易坏掉的,但是,如果挖坏了的话,就不能保存了,为了不浪费,必须尽快吃掉,所以,如果不小心一些的话,要是把地里的红薯等东西都挖坏了,那么这些东西就白种了,种地的人等于是白忙活了一场,多划不来呀!

  因此,干农活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不然的话,就算你把作物种出来了,也可能在收获的时候,功亏一篑,让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化为虚有,而且还会令自己伤心不已。

  在收获的这些东西里面,巧巧最喜欢凉薯,因为生的凉薯吃起来清甜清甜的,像水果一样,而且还脆生生的,爽口极了。

  ------题外话------

  大家原谅我好不好?字数又没有凑够,因为脑袋已经开始打转了!我会继续加油的,争取!争取!

  谢谢大家的不离不弃!祝你们平安!健康!快乐!加油!151看书网www.151kan.com


  (https://www.bqwowo.cc/bqw76882/4051808.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