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鎏金岁月 > 第三十三章 上街找门面房

第三十三章 上街找门面房


  “你小姑我一没文化二没水平?我能改什么行?”小姑嗫詉着说。“有啊,你还记不记得你说过你想开店的?总比你这个重体力活强。”庄栋说。“是啊,我是说过的,那不是看到前村的钟亮家开的吗?人家爸是供销社的,我开能行吗?”小姑一边倒水一边说。

  “怎么不行?供销社的只不过是进货渠道熟悉一点,做起来驾轻就熟一点。他能开,你当然也能开,说明现在政策允许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庄栋言之灼灼。“你说话蛮有水平的,驾轻就熟是什么意思?”小姑打趣道。“就是熟门熟路的意思。”庄栋倒也老实。“其实我大概也知道是个什么意思,我就是觉得奇怪你这么小说话怎么这么有文化水平的?”小姑很欣赏地问。“哦,我爸已经教我提前学了,我会的可多了。”庄栋显得游刃有余,现在处理这些应急事件都有经验了。

  “小姑,你看这些都不是大不了的事,现在只要能找到门面房,租下来,是最重要的。至于说进货,我可以帮你打听打听都有哪些进货渠道,我表姐也在百货商店。”庄栋对小姑说。“好的,但是这么大的事我得跟你小姑夫商量商量。”小姑说得也有理,这房租,进货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然只要店开起来了,很快就能收回来,那不得先垫钱下去吗?再者说,现在在砖瓦厂上班辛苦是辛苦了点,好歹不也是份工作不是?把工作辞了,确实得跟家里人商量商量。

  这会儿可没电话,也不能说没有,反正很少,而且私人家一般是没有的,只有单位有。庄栋记得他还看到过那种手摇式的电话,但是不知道怎么用。只记得还有一种电话,是那种转盘式的,每拨一个号码,都要把手指放在里面扒拉转一圈。“你准备写信给小姑夫?”庄栋问小姑。“对,写信征求征求他的意见。”也好,正好自己这段时间还可以再挣点钱,将来可以给小姑投点钱,以后也好分红什么的。

  “写信归写信,我其实自己已经基本决定了,你说这店开在哪里好呢?要不就开在村里?”小姑已经在考虑具体问题了。“小姑,你也太没追求了,村部能有多大的市口?要开就开到街上去,也对得住你辞了现在的这份工作呀。”庄栋对小姑的想法颇有些不以为然,更何况将来有钱了能在街上买几套房子也挺好的,或者在县城买也可以,毕竟街上离那边近。

  “那你今天晚上就写封信跟小姑夫商量商量,要不我们先去街上转一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房子,有就把它定下来,否则到时候不一定那么巧就有。”庄栋跟小姑说。“好吧,我骑车带上你。”小姑说着就去推车子。要说这骑车要比走路快多了,坐在后座上还凉风嗖嗖的。“小姑,你这车是不是新买的?”庄栋感觉这辆车好像不是他以前看到的那辆。“对,才买的,车挺好骑的也挺开快的。”小姑边骑边说。

  很快,他们就到了街上,其实本来他们这里离街上就不远。庄栋感觉这一次来要比上次来热闹多了,有炸油条的,有卖小笼的,还有卖一些小百货的,另外店也比原来多了。“小栋,我听说这里的小笼包子不错,你出来这么长时间了,也应该饿了,小姑请你吃小笼包子。”小姑说着就拐入了一家饭店。

  这家饭店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里面倒真是非常干净,头顶上几个风扇呼呼地转着。庄栋找了个位置坐下,不多一会儿包子端上来了。他们这里的包子可是享有盛誉的,一个包子都要捏出二十多个褶子来,里面的馅儿更是富有地方特色:有三丁的、霉干菜的、青菜的、萝卜丝的,还有雪菜的,另外有什么翡翠烧卖,千层油糕什么的,味道异常鲜美。最好吃的应该是蟹黄汤包了,这种包子是灌汤包。

  吃这种包子的时候,应遵循“先开窗,后喝汤”的步骤。庄栋先用筷子轻轻地把包子的皮戳一个洞,然后开始吮吸着美味的汤汁,里面是有蟹黄的,可不是一般的鲜,庄栋差点没把舌头吞下去。“慢点,当心烫。”小姑适时地提醒着。幸亏小姑的提醒,还真是有点烫到舌头了。庄栋已经好久没这么大快朵颐过了,自从重生以来,第一次品尝这么鲜美的点心。这也是因为小姑最近刚发了奖金,还有就是小姑她今天高兴。

  吃完了,小姑和庄栋继续在街上逛着,这时候反而没有什么太阳了,这个天气正好,一点也不热。“庄栋,帮小姑留意着有没有什么合适的门面。”小姑今天心里可不是一般的高兴,一路都神采飞扬的。两个人从老街的这一头逛到那一头,又从新街的西头逛到东头。其实最初的时候,只有老街,当然这可是一个千年古镇,要说规模还是不小的。光老街上就有纵横交错的好几条街,而且都是古色古香的,还是比较有品味的。

  现在在镇的东面又开始建了新街,这里就不是条石街了,是水泥柏油路面的,路面也宽敞了许多,两边也都是一些百货商店,工厂什么的。虽然老街上也还算比较热闹,可是都是以一些手工艺制品和老行当为多。老街的风格古朴典雅,很有水乡的特色,这里的条石街,曾经吸引了《青青河边草》剧组来拍摄,有一些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要说庄栋对自己的家乡那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如今也算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也算好好亲近了一回。自从重生以来,这也才算是第二次上街。上辈子在这里上初中,他是初三转到街上的,当时因为人家都是原来共同从初二升上来的,自己则是初三时才从村里的中学转到这里的,才开始有些不习惯。到后来在这里度过了高中三年的时光。曾记得在古银杏树下读书,在湖畔散步,在树林中嬉戏玩耍,那是何等的亲切?

  “庄栋,看到有什么空着的门面没有?发什么愣呢?”小姑的话仿佛来自天际。“哦,我正在帮你看,再找找,再找找。”庄栋一边回答着小姑,一边怪这个小姑不解风情,生生地打断他了好不好?


  (https://www.bqwowo.cc/bqw49990/2999151.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