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冷情王爷:弃妃要休夫 > 第392章 皇后被废

第392章 皇后被废


  一时,弘新县城里,血染街头,无故被杀者,竟达百人。[燃^文^书库][www].[774][buy].[com]

  北州大侠冀百川愤而潜进城中,于陆高扬外宅将锦衣华服的他枭首,开官仓放粮,在陆高扬家中,竟藏有白银四万多两,珠玉堆积,一个区区县令,月俸不过十两银子,为官不过五年,竟然有这样的巨额之财,可见平时是怎样的刮地三尺,盘剥百姓。

  冀百川用这些钱财向富户买粮,选灾民代表当街施粥,反倒将弘新县的乱势控制下来。

  此事极为讽刺,朝廷选定的官员只知道搜刮,镇压,激起民变,而这个久捉不到的朝廷钦犯,反而真正为民办了事,避免了弘新县的民变,而弘新县也成了饿死人数最少的一个县。

  灾民不过是求一口吃食,但凡不至于饿死,他们也无心造反。

  恭帝震怒,派人彻查事件根由,原来两百万石粮食经过层层盘剥,到达帛州时已经不足五成,帛州的官员再剥去了两成,真正用于赈灾的,只有三成,而这三成之中,竟都是霉烂陈米,百姓连这霉烂之米也吃不饱,至于吃过霉米之后引发的疾病又是另一桩公案。

  这是极为严重的贪墨案,大把的银子流向,最后都是指向太子。太子在帛州建了一个行馆,奢华之极,隐秘之极,最后也被翻了出来。

  恭帝大怒,原本打算重惩太子,但国舅敖高德主动出来陈述此事另有下情,与太子无关。太子虽然亲领赈灾,但并未到现场,一切事宜,都是委派敖高德处理,不知道情况之严重。

  行馆之事,太子毫不知情,是下面官员为了讨好太子私自建造,冠以太子之名,现下,那官员也出来认罪,摘清了太子。

  恭帝将敖高德下狱,同时彻查,将敖氏朝中的党羽拔去十之六七,但太师敖鸿远毫发无伤。只是,敖氏根系,元气大伤,原本稳如磬石的太子,被皇上治了个赈灾不力之罪,着令东宫思过,罚俸一年,地位飘摇。

  这是明显的丢车保帅之举,虽然伤了元气,可太子地位暂时得保。

  帛州民变太过凶顽,恭帝令齐王前往帛州处理此事,齐王领命,近日出京。

  敖皇后与敖太师以为这事已经告一段落,他们自认倒霉,那些被挖出的巨贪,全是太子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狗奴才们胆大包天,终于害了主子了。

  他们正筹谋该怎么稳固太子之位时,却查到赈灾之事另有下情,太子监管不力,又中饱私囊,自是事实,可太子只是将三成米粮换为私财。官员层层贪墨,胆大妄为,欺瞒太子,粉饰太平,官逼民反,并不完全因为地方官贪腐妄为,竟是有人暗中捣鬼,策划精密,层层推进,让事情一步步失控的。

  太子远在东宫,得到的全是一些不尽不实的消息,就真以为帛州赈灾事件无风无险,一切顺利,大胆地抽取三成自用。却不知道被瞒了个结实,官员残暴,民生怨愤,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暗动手脚的不是别人,正是齐王与王贵妃暗中策划。

  这一切,既在敖皇后意料之外,又在她意料之中。后宫里,王贵妃与她面和心不和,各有掣肘,互相倾轧从未停止。她原本多方提防,没想到这次还是栽了大跟头。

  敖皇后后悔不迭,就在她计划反击,绝不能让齐王坐大得利的时候,又一件大事接踵而来。

  宫中老宫人夜里时常听见哭泣,看见白色鬼影飘忽,惊吓莫名,皇帝令御林卫统领查是谁在装神弄鬼。人没查到,却在原德妃娘娘的寝殿后院地下,找到一个包裹。

  那包裹油纸紧护,里面物件如新,但都是十年前的旧物。其中有德妃钟爱的珠钗,用过的杯盏,穿过的衣饰……

  还有一封信,信是当年德妃身边的宫人所写,揭露了一个惊天秘密。

  有人以她全家性命相要胁,逼她在德妃娘娘的食物中渗进一种慢性毒药,那毒无色无味,长期服用,将身体衰竭而死。德妃娘娘身体每况愈下,她思及娘娘之恩,暗中停止下毒,可德妃娘娘中毒迹象并没有得到缓解,原来除了她,还有两个宫人也和她一样被逼迫下毒。娘娘去世后,她自知对不住娘娘,悄悄将娘娘所用之物收藏埋好,等待它日娘娘能沉冤得雪,她自知愧对娘娘,在娘娘下葬之日,殉身而死……

  这被指控要胁下毒之人,赫然是敖妃,也就是当今皇后的人。

  御林卫统领知道事关重大,不敢相瞒,将所有物事呈与皇上定夺。

  皇上派了大内的暗影,把这信中相关的人与事一一调查,暗影调查的过程中,虽也遇到一些难处,却总能在山复水复之时柳暗花明,查得真相。

  信中所言,果然属实。

  而德妃娘娘遗物之中,竟然有两种不同毒素,一种是这可至人死于无声无息的慢性毒药,另一种,却是见效极快的烈性毒药,两种毒药的功效都是可以让人死得无迹可寻。

  也就是说,德妃之死,至少是两股势力所为。

  当夜,皇上于德妃寝殿长久伫立,那个清雅如仙的女子,曾经是他的最爱,并欲立为皇后之人,却一朝香消玉殒,他也觉得蹊跷,但当时他登上皇位不过三年,地位不稳,不得不借助敖氏王氏娘家之力,让此事尘封下去。

  这封信又掀起他心中隐藏的痛,那个清丽的身影,两人曾经恩爱的场景一一闪回在眼前,让恭帝似乎瞬间苍老。

  第二日,敖氏皇后之位被废,打入冷宫。后位空悬。

  敖氏被打入冷宫之时,曾由恭帝亲自提审,敖氏供出,她派人所下的,不过是让德妃身体受损的慢性毒药,三五年也不会殒命。真正致德妃于死地的,另有其人,她不但有物证,还有人证。那人就是王贵妃。

  敖氏在失势以后,终于咬出了王贵妃,她的人证与物证,暗影早有查到。即使有敖氏指证,恭帝却不像对待敖氏这般对王贵妃。

  他甚至没有丝毫动王贵妃,只当这事不存在。

  接着,恭帝一口气提了后宫七位贵嫔为妃,接连三夜,他谁的牌子也没翻,都是在德妃寝殿过夜。

  一时,后宫之中,几人欢喜几人忧。

  奉皇令出城处理帛州事物的司城丰元很快知道皇宫里出了这些变故,心花怒放,觉得处理好帛州之事,必然能在父皇心中奠定地位,成为他日取代太子的筹码。

  司城丰元春风得意,他筹谋多年,这次终于借赈灾之事让太子空有其名,没有实力再和他相抗了。现在,连皇后也打入了冷宫,放眼整个皇宫,论资历,论手段,论**爱程度,他的母妃晋为皇后是早晚的事。到时母子联手,东夏都是他的。

  因此,还没到地方,司城丰元便集齐幕僚商议帛州之事的处理方式,他准备听取所有意见之后,选择自己最满意的方式。

  慕僚们纷纷进言,但意见不一,分为三派。

  以张百之为首的这一派,建议以安抚为主,尽量收复,诱之以利,施之以恩,将暴民引为良民。

  以陈光远为首的一派却认为,如此一来,暴民势必以为朝廷软弱可欺,犯下大罪也能不死,他日再有灾情,别的地方也会纷纷效仿,国将大乱。齐王代天巡视,坠了皇上之威,绝不是好事。所以,应将暴民以武力镇压,刁民之死,既可以警示余众,又可以显齐王之威。

  另一派取的是折中方式,以李庆福为首,觉得应以杀为主,恩威并施,只究首恶,那什么北州钦犯冀百川,是一定要枭首示众以警效尤的。

  司城丰元倾向于陈光远的方法,若他只想做个安乐贤王,无心问鼎高位,选用张百之的建议倒也不无不可。现在显然不行,那不足以让他立威,他要的,是一鸣惊人,把已经成为落水狗的太子压得抬不起头来,奠定自己的百年之基。

  恭帝以来,东夏已经过了三朝盛世,现在各地百姓不安份者多了,正要以威施压,让他们不敢蠢蠢欲动。

  至于冀百川,司城丰元也想好了,他调集了齐王府里武功最高的两名护卫,又暗中派人联络了黑杀堂,以两万两银子买冀百川人头。

  司城丰元志满意得,他几乎已经看到,只要处理好帛州的事,回到京城,他这个素有贤名的齐王,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

  然而,到达帛州之后,他却遇到一件让他有力无处使的事。

  帛州民变最大的弘文、安明、弘济、泰初四县,齐王人马到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没有乱民,只有饥民,而那些饥民也没有作乱。

  他们有的住在城里,有住在城外,城外的饥民每天上午,都到百济堂粥棚里领粥喝,然后出城,到下午再来,一天两次,井然有序,循规蹈矩。

  他们衣衫褴褛,脸现菜色,眼中无神,哪有半分暴民的影子?

  ...

  ,

  <>


  (https://www.bqwowo.cc/bqw42217/2265398.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