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冷情王爷:弃妃要休夫 > 第六十三章:烈炎战神

第六十三章:烈炎战神


  当年德妃还没去世时,司城玄瑞在几个皇子中是最惊才绝艳的,虽然那时候他不过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但是才华见识,已经远在太子和二皇子之上。[燃^文^书库][www].[774][buy].[com]()  ..

  皇后曾经对他极是忌惮,不久后,德妃就死了。司城玄瑞哭得几度晕厥过去,才八岁的他,连吐几口血,之后,身子就一直不见好。

  太医的诊断是,巨恸之下,伤及肺腑,落下病根,难以痊愈。

  因此,这个惊世之才,绝代之骄,从此就**病榻,皇后最担心的威胁,便成了一个最不用担心的废物。

  皇上春秋鼎盛,就算有心立他为太子,也得看他有没有命比皇上活得更长。何况,一个没有健康的皇子,有什么精力来处理国事?

  也许因为他从小体弱,常受欺负和嘲笑,所以他的同母胞递燕王司城玄曦,便渐渐崭露头角,他英武勇敢,文武双全。若有人欺负他还罢了,若有人欺负了三皇子,他是睚眦必报。

  当年以勇武著称,以铁骑闻名的胶东国觊觎大夏的富华,引兵来犯,连破四座城池,杀了大夏国派出的三位元帅。人人谈胶东色变,朝中无人为帅。

  在恭帝后悔重文轻武,导致无人为帅,甚至想调边疆镇守的大将来解燃眉之急时,年仅十六岁的司城玄曦自请领兵出征。

  皇上对德妃旧情尚在,虽然是国难当头,却不肯允诺,毕竟事关重大,且不说他是德妃的孩子,玄瑞不知道能活多久,若玄瑞什么时候病发去了,他就是德妃留下的唯一念想;就是那如狼似虎的胶东国,一直对大夏虎视眈眈,这次有备而来,势如破竹,连斩三位元帅。

  他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没上过战场,这一去,不就是送死吗?与其让他送死之后仍然改变不了大局,不如调了守边的大将,一举破敌。

  司城玄曦当时还显稚嫩的脸上却是一片坚决,他仔细分析,不论调走哪位守边的大将,都会导致边疆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到时遭遇两面夹击,才更是必死之局。而他身为皇子,在关键时候更应该为国出力。他自幼熟读兵书,勤练武艺,为的就是战场杀敌,报效国家,为父皇分忧。

  司城玄曦的担心自然也是恭帝的担心,朝中实在无将可派,边防的大将又不能调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让司城玄曦挂帅出征。

  恭帝亲送出征,司城玄曦带着自己的十二个亲卫,年轻的脸上一片坚毅,那是一种视死如归,生死置之度外的坚决。

  那些老臣们,没有人会认为司城玄曦还能回得来。

  司城玄曦在安化城坚壁清野,紧守城池。

  对方有十万人马,而他,只有五万,迎面对敌显然是不行的,对方在人数上有压倒性优势,而且,对方连战连胜,士气如虹。

  但是,还是迎来了第一场遭遇战,持续一个月,城池坚守不下去时,司城玄曦败,五万兵将不战而退,溃逃一半,胶东国又占一城。

  好在司城玄曦已经提前遣散了城中的百姓,避免了胶东国的烧杀抢掠。

  胶东国将士并没有去追击那些溃逃不知所踪的兵将。他们的目的,是直捣东夏的腹地,占领他们的皇城。

  这消息传到朝中,又引起一阵恐慌。

  第二场遭遇战,持续三个月,司城玄曦败,五万兵将短兵相接,不敌而败,四散溃逃,三千兵士的尸体横在旷野,天地昏暗,日月无光,胶东国再占一城。此时,失去烈炎城的司城玄曦身边只有一万兵将。

  消息传到朝中,愁云惨雾。

  烈炎城已在东夏国腹地,再过三城,就直抵京城,情势万分危急。

  恭帝几乎就要发令,不惜一切代价,调镇守边将的扬威将军去迎敌。是三皇子司城玄瑞拖着病体,跪请恭帝先缓缓。不知道三皇子后来怎么说服了恭帝,恭帝才毁了已经写了一半的圣旨。

  胶东国遇到的抵抗不可谓不强烈,但是他们十万大军对五万,占绝对优势,胜利让他们对那个脓包将领充满了鄙夷。是啊,不过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东夏国无人可派,连孩子也派来当元帅,在胶东国的铁师面前,灭国不远了。

  虽然城中已经没有了百姓,但是,财物却全在,家禽牲畜,金银细软,美酒佳酿,让入城的士兵们眼前发亮。

  他们杀猪宰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享受着他们胜利的犒赏。

  当天晚上,因喝酒而陷入沉睡的士兵们,迎来了他们的灭顶之灾。无数的火箭从远处直射入城,巨大的攻城声喊声震天,从睡梦中惊醒的将士示警,却怎么也叫不起同伴。

  那些酒中,大部分放了迷药。

  连占六座城池,杀了三位统帅,势如破竹的胶东国统领,已经在杀伐和血腥,在敌人的节节败退中,忘了防范,应该说,他绝对想不到,已经闻风丧胆的夏国将士,还有反抗之力和反抗之心。

  火箭入城,引燃了秘密放置的茅草和干柴,火热迅速蔓延,那些没中迷药被叫醒的士兵,完全不知道身在何地,突然遇袭,更是让他们惊慌失措。八万大军,入城的三万大部分死于火中,统帅纠集了不到一千的残兵,仓惶溃逃,却被早就张网以待的两千兵士箭雨侍候,射成了刺猬。

  城外驻扎五万大军,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当无数的火箭引燃帐篷的时候,那些睡得迷迷糊糊的兵将们根本不知道包围他们的有多少人,战鼓声擂成一片,呐喊声响起一片,似乎各个地方都有敌袭,一声声惨叫入耳,让他们心胆俱裂。

  到处都是火,到处都是血,已经吓破胆的兵士们乱成一团,死于践踏之中的兵士不计其数。

  有脑子清明的将领赶紧出声喝止,却控制不了局面,加上包围着的东夏国兵将的猛攻,他们不得不落荒而逃。

  他们知道,这一战是败了,但是,只要逃到安化城,他们就能活命,那是他们三个多月前占领的城池,那里有他们两万大军驻守,他们可以在那里等待统帅会合,休养生息,卷土重来。

  他们拼命逃跑,在紧紧相随的东夏兵将的追击中连喘息的时间也没有,只留下一具具的尸体。两天后,他们逃到安化城,胶东将士疲惫不堪,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他们如遭雷击。

  城墙上,插满东夏国的战旗,帅旗上,一个燕字触目惊心。

  东夏大军军容齐整,显然,在他们遇袭之时,安化城也被东夏兵将夺回。

  **之间,他们遇袭,十不存一。

  **之间,已经到手的安化城又已失去,而且,切断了他们的后路。

  司城玄曦带着他的十二亲卫如同天将一般出现在追兵之中,胶东统帅的头颅狰狞地挂在马前。毫无斗志的这五千余残兵,除了投降,再无出路。

  这是一个局,一个早就设好的局,从来到安化城,司城玄曦就开始布局。第一战,让半数兵将在副将的带领下,假作溃逃,实际上悄悄掩藏潜伏在安化城外的茂林之中。

  烈炎城一场大火,司城玄曦其时手下只有两万多兵将,借助火与烟,借助熟悉的地形,歼敌七万多。

  而早伏在安化的两万多兵将,趁夜攻城。留守安化的只有两万兵将,他们夜军突袭,攻敌不防,连日潜伏,渴望一战的夏国热血男儿一个个如同出山的猛虎。

  在这样的士气面前,在这样的战斗力面前,那两万多兵将大部分刚从梦中惊醒,迷迷登登中就丢了性命。

  司城玄曦烈炎城一战扬名,时称,烈炎战神。诱敌深入,避实就虚,精准的算计,毫无悬念,以少胜多的大捷,让这位在军营中度过十七岁生日的皇子,成为将士中神一样的存在。

  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行同止,更是让他赢得了将士们的心。

  接下来的一年里,司城玄曦带着他的十二亲卫,和手中的五万大军,开始收复失地。

  战争很艰苦,战争很残酷,血肉横飞是常事,刀山箭雨更等闲,最惨烈的一战是与胶东国的最后一战。

  收复失地后,朝中一帮大臣主张见好就收,和胶东签订和约,让胶东保证永来范,然后就此收兵;另一帮大臣主张要让胶东递上降书,俯首称臣,年年上贡。

  朝中意见不统一。

  战争不止是前线的战事,还有后方的补给,已经国库空虚的恭帝更倾向于和胶东和谈,因为逼胶东投降不太现实。他派遣了使者,并令司城玄曦收兵。

  司城玄曦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其时,后方的补给已经越来越少,不能支撑他手下五万大军的消耗。大军若继续前行,势必尾大不掉,反成拖累。到时,不用胶东军来攻打,他们先被拖死。

  他当机立断,命所有将士把积存的干粮交上来,挑选五千精兵,带上一个月干粮,直扑胶东国腹地。剩下的兵马由副将带领,退军!

  ,

  <>


  (https://www.bqwowo.cc/bqw42217/2265069.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