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皇宋无敌 > 217、【庭院深深深几许】

217、【庭院深深深几许】


  这种事情,也不能够拖着,不然,最后官家不满,群臣不满。

  应彦羡知道,这种事情,满朝都在看着。

  自然,是越快解决掉越好。

  在写到一百后,应彦羡丢下纸笔,潇洒说:“走,出去。”

  早就等急了的孔四海赶紧给都头应彦羡收拾好房间,然后一行三人就出了军卒驿馆。

  小半个时辰后,应彦羡出现在一府邸前。

  “老伯,还请通禀一声,就说应彦羡来访。”应彦羡客气道。

  “咳咳。”白胡子老头说:“请公子稍等片刻。”

  孔四海看着面前的牌匾,疑声问道:“都头,这是哪里?”

  看着面前这座府邸,应该算得上是豪华一说了,尤其是门口的两头镇宅神兽,真是威武霸气。

  一看便知是大户人家。

  应彦羡说:“孔四海,平日里让你好好识字偏不听,这下好了,连哪家府邸都认不得。”

  孔四海嘿嘿一笑,咱天生就是这种大字不识的命,只知道打打杀杀。

  主要是,这年纪大了,心也静不下来。

  李二问:“都头,我们来欧阳相公府邸作甚?”

  应彦羡说:“欧阳相公背负了如此骂名,如今,我这个后人自然是要瞻仰一下这位前辈的。”

  少顷后,欧阳府邸大门再次打开。

  白胡子老头将应彦羡他们一行三人请了进去。

  “公子,请跟小人来。”

  果真,欧阳修的府邸与别处不同,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的景象。

  同时,也看得出来,欧阳修喜爱这种诗情画意般的场景。

  真是‘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不过,有些味道却是不太好闻。

  由此,应彦羡猜得出来欧阳修的境遇。

  穿过前院,行至厅堂,应彦羡见到了一身居家衣袍的相公欧阳修。

  “欧阳相公,别来无恙。”应彦羡打招呼道。

  那日汴梁匆匆一别,亦然数十日,今日再见,情景不同。

  欧阳修苦笑一声,这后生晚辈竟然敢挖苦老夫来了,真是岂有此理。

  “好得很,每日听上几声叫骂,闲来无事打扫一下庭院。”欧阳修回答的很有趣味性。

  不过,令欧阳修奇怪的是,你应彦羡接到了皇命,不赶紧去执行,反而来到老夫这里,这是什么道理。

  纵然不解,可是,欧阳修还是想见一见应彦羡,无他,好奇而已。

  应彦羡呵呵一笑,过不了几日,恐怕他也是这种境遇。

  不过,应彦羡可不想干等着。

  主动出击永远是他的人生指引。

  “方才,路过欧阳相公院落,偶得诗词一首,欧阳相公可想一听?”应彦羡道。

  “奥。”

  欧阳修倒是来了兴致,这几日,无人登门,他也无法去拜访旁人。

  久久在家憋闷着,早就愁坏了。

  今日,应彦羡来此,又说偶得诗词一首。

  结合之前应彦羡的诗词来看,此人出口,必定不同凡响。

  值得一听。

  “不妨念来听一听,也好解了老夫这躁动之心。”欧阳修不避讳自己的苦闷。

  应彦羡一笑。

  今日,他就当专门来给欧阳修解闷的吧。

  “欧阳相公且听。”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细细品味了一番,觉得此词意境甚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心中又将此首诗词默念一遍,觉得更加符合自己当下心境。

  莫非,应彦羡这后生,今日就是特地来安慰老夫的。

  哼。

  简直太过小看老夫心胸了。

  “词是好词,不过,三月已过,应当是四月吧?”欧阳修挑刺道。

  应彦羡哈哈一笑,说道:“四月莺飞草长,风雨不阻,日暮不赏,乘风破浪,黑暗消散,终见光明。”

  呃……

  欧阳修被怼了回来。

  三月于他而言,确实是黑暗一场。

  进入四月,莺飞草长,黑暗消散,终见光明。

  这是在告诉自己,事情转机到了吗?

  “应彦羡,你话中有话。”欧阳修指着应彦羡,朗声道。

  应彦羡立刻坦然承认。

  “真是凡事都瞒不过欧阳相公,晚辈这点小心思也被点了出来。”应彦羡也不尴尬。

  只要秉承着我不尴尬就是旁人尴尬的心态,世界都是咱的,

  欧阳修冷哼一声,说:“有事就说,莫要卖关子。”

  真当老夫是泥塑的不成。

  外面候着的孔四海和李二看着突然气氛不太对的两人。

  孔四海问道:“李二,这里面没事吧?”

  李二瞥了一眼,说:“没事,就算有事,就凭借都头的身手,谁吃亏还不一定呢?”

  孔四海挠头。

  娘的,咱咋就没想到这一层,还真是识字越多的人心眼子越多。

  看样子,以后得远离。

  不知道哪日,咱老孔自己就被他们给骗了。

  “嗯,你说得对。”

  不过,对于李二这一看点,孔四海还是极为赞同的。

  只要咱都头不吃亏,管谁吃亏不吃亏。

  与咱无关。

  厅堂里面,应彦羡将科举改制一事说了出来,并说:“科举改制,必定施行,这是形势所趋。”

  欧阳修说道:“那些读书人反倒没你一个边军士卒看的明白,真是,四书五经都白读了。”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书读的多,并不一定代表就是好人。

  应彦羡苦笑,解释说:“欧阳相公,某也是进士出身。”

  欧阳修喝口茶,学着应彦羡厚脸皮模样,说:“无碍,老夫没说你。”

  应彦羡张大嘴巴,他不是这个意思。

  嗨,算了,自己在这上面跟一个老头子较什么劲。

  “不是看不明白,是不想、不愿看明白,看透彻。”应彦羡道。

  看明白了,就觉得希望没了。

  有些人,宁愿活在梦中,好在美好。

  自欺欺人。

  有些人,巴不得祸事多生,自己好从中得利。

  世间万万人,人人不同心思。

  这才是真实。


  (https://www.bqwowo.cc/bqw200055/1085889.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