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从良医到良相 > 二百三十八 詹事府 七

二百三十八 詹事府 七


  “东流你善于理财,还请你帮帮忙,为朝廷想法子搞点钱来。不多,只要十万贯就成。”

  话的是户部尚书杨鼎,他是在宫里特意等着向青山的。

  自打向青山在美食林办了个的拍卖会,这个消息就被杨鼎知晓,他的手下马上就建议去找下向青山,看他有没有好法子。

  反正现在户部已经一穷二白,问问也没关系,要是问出妙计,那不是就发了吗。

  向青山笑称杨鼎才是户部尚书,专门为朝廷掌管钱袋子,问他一个的翰林不是问道于盲吗,“不好意思,下官爱莫能助。”

  杨鼎看向青山笑嘻嘻的架势,心里莫名的泛起一个念头:“这子一定有办法!”

  回到户部,杨鼎还把遇见向青山,还被他拒绝的事给手下师爷了。

  那师爷也是被杨鼎逼急了,向青山最善理财,大人您看他家的产业,哪家不是红红火火的,这子一定是想藏私!

  “没错,老夫也是这么想滴!”

  师爷还建议杨鼎,给内阁首辅商阁老写条子,请求他帮个忙,让向青山给出个好点的主意。

  这是个好办法,杨尚书从善如流。

  没几,向青山在中午下班后就被内阁书办给叫到内阁,此事商阁老正埋首于成垛的文书之郑

  向青山发自内心的赞叹:“商阁老可真忙啊。”

  “你也是朝廷一员,也可以帮一下的。”商阁老这才从文件中抬起头,并招呼他坐下。

  老先生动了动僵硬的脖颈,再伸伸手,这才朝廷为了汉中平叛,已经扫清了国库每一两银子,现在日常都快过不下去。

  “所以户部杨尚书给老夫递条子,你一定有办法的。”

  “阁老,下官一个书呆子哪里有凭空变出银钱的本事。”向青山对此毫无兴趣。

  商辂还大叹苦经,皇帝因为汉中白莲教的事操心不已,食量大减,他还希望向青山能为君分忧,为国出力。

  趁着书办去沏茶的功夫,商辂还快速又声的告诉向青山,他们几个翰林为于谦平反的事他早就知道,也非常支持,他本人就是浙江人,还认识于谦。

  皇帝反对这件事的根源就是碍于先帝的面子,你们可以继续上折子,杀于谦那是先帝受了徐有贞的欺骗,这样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皇帝才能答应。

  另外他再给敲敲边鼓,多少还是有点希望的。

  这个办法好!

  向青山暗暗敬佩这些老江湖,他们可是把人心给看透了。

  此时书办把茶给沏来了,户部尚书杨鼎也到了。

  老尚书一见面就朝商阁老抱怨,向青山一点都不愿帮忙,太不够意思了,当初殿试他是第一个给向青山的卷子画圈的。

  “哎呀,那可是要多谢杨大人了”向青山适时的递给杨鼎一条梯子。

  “谢到不必了,赶紧把老夫的难题给解了。”

  向青山区区十万两还不算个事,不过要众位尚书和阁老们稍稍辛苦点,要是陛下也能帮个忙,事情就更好办了。

  杨鼎都快为钱而急疯了,他拍着胸脯保证,只要是个好主意,他去接给另外几位尚书打招呼,一定言听计从。

  至于皇帝那边,还要看看是啥事才好帮忙。

  “不难的!”等向青山把他的计策和盘托出,商辂和杨鼎两个顿时拍案叫绝!

  俩人马上带着向青山去面圣,想也好尽快把难题给解决了。

  乾清宫,成化帝正在午膳,听阁老尚书到了,就知道是有要事,而且一定是很难的事,他的眉头又皱紧了。

  可当他看到户部杨尚书笑着过来,心里还很好奇,难道钱的事解决了?

  “三位爱卿到来;可是有啥喜事,也让朕分享下。”

  杨鼎许是高兴坏了,直接就:“陛下,翰林修撰向青山给老臣出了个主意,钱的事很快就会被解决的!”

  成化帝这可是大好事,赶紧,是啥好办法。

  向青山:“陛下,咱们拍卖字画!”

  “那位大家的字画能值十万两?”不知内情的成化帝还一头雾水。

  商辂还给解释,不是一幅字画,而是很多幅字画,朝廷三位内阁学士,六部尚书侍郎每人各写一副字画,集中在一起举行拍卖。名义上是为了赈济因为淮水泛滥而受灾的百姓,实际上就是为朝廷日常开始筹款。

  当然,拍卖的事也要给解释下的。

  成化帝心里想,大家都写点字画,集中在一起售卖倒是能赚到点钱的,不过十万两这可能吗?

  不过疑问刚刚出,向青山就一定能,不过还要皇帝陛下也写上一副,到时候放在压轴的时候拍卖。

  “朕也要出字画,能买多少钱?”这点上成化帝很好奇,可以是非常想要知道。

  这种事商辂和杨鼎都不敢作保证,他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瞄准了向青山。

  “陛下,您要是写上一副寓意吉祥的条幅,至少能卖出八千两,要是运气好一万两也是有可能的。”

  皇帝的一副字能卖出一万两,那就是缺额的十分之一,杨鼎欣喜不已。

  “好,朕现在就写”成化帝还让太监笔墨伺候,大家都跟着站在龙书案边上看着,“爱卿,该写些啥好呢?”

  向青山凡是能拿得出一万两银子的,无非都是些京城的商贾豪富,这些人最喜欢发财了,您给写几句发财的话就成。

  “不行,这样太俗,有损子的威严。”商辂坚决反对。

  额。。。。。。都穷到这地步了,还要讲究个面子。

  向青山只能建议皇帝写几句家宅平安的好句子。比方“几百年积善唯有种德,第一等好事便是读书。”

  这幅楹联又是积善行德,又是劝人读书,可以非常正确了,自然得到所有饶好评。

  皇帝还默念几遍,随后提笔在纸上把这两句写完,还提了落款“御笔”;两字,随后又在正中间盖上皇帝的大印。

  向青山还大拍马屁,成华帝的字写得好,一万两银子妥了!

  “爱卿,十万两银子办妥了,朕给你论功。”

  “不必,为军分忧乃是臣子的分内事。”


  (https://www.bqwowo.cc/bqw190409/10216940.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