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田园风光好 > 第3章不赞同的目光

第3章不赞同的目光


  黄昏,是乡村里最安逸清闲的时刻,家家户户的汉子端着盛满杂粮粥的老碗,手里捏着个饼子或者杂粮团子一排排蹲在村口人家的墙根下,一边吃喝一边说着闲话儿。偶尔有谁摸出个两合面儿的馒头咬上两口,都要惹得众人羡慕不已。

  季家住在村子最北边,原本这里是一个不算高的黄土坡,土质不算好,村人也没谁愿意住。十几年前,季山夫妻搬来落脚后就在土坡下修了口窑洞,后来慢慢又开了几亩荒地,孩子大了又开了上窑,渐渐就有了些生气。而土坡往西不到二里就是一座山顶常年迷雾缭绕的大山,据说有些不吉利。

  所以,季家门前多少有些冷清,少有村人经过。但这也很好的保护了季家人的隐私,不必放个屁都传得全村儿皆知。

  季山一只手藏在身后,乐颠颠往家里赶,不时回头催促跟在后边的二儿子,“礼哥儿,快走,你幺妹怕是饿了。”

  “哎,好,阿大。”季礼拖着疲惫的双腿,又勉力快走了几步。这一下午,他和爹爹走遍了迷雾山的山脚,实在有些累了。如今虽然已是初春,但天气还不算暖和,朝阳坡的野菜也只冒出几片嫩叶,他好不容易才挖到半篮子。好在老天开眼,阿大下的套子逮到一只兔子,想着幺妹能补补身体,早些好起来,他忍不住小跑起来,终于追上了父亲。

  季冬带着季秋眼见天黑还不见出门的父兄回来,就齐齐趴在院门口张望。待得瞧见夜色里走出来的爷俩,乐得赶紧接了上去。季山骄傲的提出背后的兔子,嚷道,“看看阿大带什么回来了?”

  “呀,兔子!”季冬欢呼一声,喜得眼泪差点儿没掉下来。虽然陈氏刚刚去世没两月,但农家本就清苦,难得吃一次荤菜,也就没有大户人家那些吃素的规矩,不过衣衫上素净一些罢了。更何况季秋刚刚病愈,正是需要补身体的时候,更顾不得那些死板规矩了。

  而季秋自从醒来三四天就没见到过肉腥儿,这会儿想着红烧兔肉,麻辣兔肉等等美味,果然已经是口水涟涟了。

  季礼喘了几口气,递上手里的篮子,笑道,“我挖了些刺老芽儿,一会儿焯水拌一下给幺妹开开胃。”

  季冬扫了半篮子嫩绿的野菜这才后知后觉惊呼道,“阿大,二兄,你们上山了!这怎么成,万一迷路了…”

  季礼飞快望了一眼懵懂的幺妹,一边给大妹使眼色一边含糊应道,“我和阿大就在山下转转,哪敢上山。幺妹饿了吧,赶紧进屋做饭去。”

  季山则憨笑着搓搓手,假装没有看到大女儿不赞同的目光。

  季秋有些疑惑,但这会儿满脑子都是兔子肉和炝拌山野菜,也就没有多想。

  季冬原本想自己动手准备晚饭,但季秋却闹着要帮忙,无法之下就把野菜交给她折腾,想着就算幺妹搞砸了,多加些盐当咸菜吃就是了。

  可是季秋的手艺却出乎全家意料的好,一盘山野菜焯过水,拌了盐,糖霜和陈醋,又鲜又爽口,衬得平日总吃的杂粮粥都好似香浓了三分。

  季山和季礼都是男人,心粗也没多想,季冬却是左一眼右一眼打量着幺妹,很是疑惑。娘亲在世的时候对幺妹多有娇惯,针线和厨活儿都不曾让幺妹上手。她倒是不知道,幺妹什么时候会做吃食了?

  季秋被姐姐看的心虚,但又不好解释,只能低着头猛啃兔肉,偶尔还讨好的给父兄姐姐夹上一块,惹得全家人都是笑呵呵的。

  吃饱喝足,夜色也浓得堪比墨汁了。季冬在灶间忙活,季秋则围着自家院子转悠儿,不时伸手蹭蹭身上的粗布衣衫,很是不自在。

  季礼见了就上前问道,“幺妹,怎么了,可是身上还不爽利?”

  季秋摇摇头,有些尴尬的应道,“二兄,我想洗洗澡,躺了好几日,身上都臭了。”

  “洗澡?”杨城脸上闪过一抹为难之色,但转而还是应道,“你等着,我这就去打水,一会儿就回来。”

  “哎,谢谢二兄,二兄最疼我了。”季秋笑嘻嘻抱了杨城的胳膊摇了摇,少年许是从未同妹妹如此亲近过,立时红了脸,拎起院角的水桶和扁担就逃也似的跑出去了。

  季秋完全不觉得自己一个大龄宅女装嫩有什么不对,乐颠颠跑回屋子去找换洗衣服。末了坐在门槛上等着哥哥回来,可是她等了又等,还是没听见院外儿有动静,于是就有些急了。

  正巧季冬从灶间出来,就问道,“阿姐,家里怎么不打口井啊?二兄跑出去打水,不知道远不远,半晌了还没回来。”

  “什么?”季冬大惊,问道,“二兄去打水了?”

  “是啊,”季秋不知这其中有什么不妥,愣愣应道,“我要洗澡,二兄就帮我打水去了。”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季冬急得跺脚,末了撒腿就往院外跑。

  季秋吓得缩了脖子,赶紧翻找“记忆词典”,结果这一找也是变了脸色。

  原来这个甘陇省府,在大宇王朝里是有名的干旱之地,年景好了,能得大半粮食,农人们勉强混个饱腹。若是赶上年景不好,那几乎就是路有饿死骨。

  而季家所在的甘沛县城前些年又发现了铁矿铜矿,朝廷派了大军,召集百姓大量开采。结果,树砍了,草烧了,大山挖了一座又一座。几十年下来,环境破坏殆尽,干旱更重,裸露在外的地皮被狂风一吹,几乎常年都是黄沙漫天。男女老幼如果头上不包块头巾,出去走一圈儿,回来头皮上就能甩下二斤沙土。

  去年干旱特别严重,柳树沟里的四口公用水井干涸了三口,只剩村头一口还有些活水。所以,村里老辈人聚在一处就商量了一个办法,每家每户不管多少人,一日只允许打两桶水,多余一滴都不能用,以此保证最后一口不会枯竭。若是谁犯了规矩,就要在全村人面前打板子,绑在村口示众三日。

  季家是外来户,虽然这十几年也站稳脚跟了,但多少还是缺些底气。如今季礼半夜跑去偷水,若是被抓住,不必说,定然逃不掉惩罚。


  (https://www.bqwowo.cc/bqw180097/9124056.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