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铁血山河之龙武天下 > 第180节 暗流涌动(10)

第180节 暗流涌动(10)


  历史的巨轮终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夏华和很多人的难以接受中,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国终于迎来了“盛极必衰”的转折点。清政府、湘军集团等外部敌人与太平天国的矛盾和太平天国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随着唐王胡以晃被谋害,犹如即将烧完导火索的火药桶般即将发生惊天动地的大爆炸,一切的一切正如那句老话:“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愿从,莫将成败论蛇龙。

  一八五三年九月十四日深夜,唐王胡以晃中毒暴死于武汉府汉阳县,同时,驻扎于天京城内的太平军第一师第一团部分官兵攻入天王宫、攻占凤舞阁,挟持明王娘洪宣娇和幼明王夏秀明。此二场在表面上突如其来、在实际上蓄谋已久的重大变故令太平天国为之举国震动。

  九月十五日凌晨,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调动部队包围凤舞阁,宣布天京戒严;

  九月十六日傍晚,得知胡以晃死讯的天王洪秀全为之“惊骇哀痛”,下令将胡以晃遗体从武汉运回天京,宣布“唐王三千岁升天”,为其举办“国葬”,随即命人在天京城外修建“唐王陵”;同日,洪秀全召集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汉王秦日纲,传旨在皖中领军的西王萧朝贵、在豫东领军的北王韦昌辉、在山东领军的明王夏华即刻入京“共商国事、应对巨变”,传旨在鄂赣交界处领军的秦王石达开按兵不动,坐镇两湖前线,警防清军(湘军)趁机反扑。

  一王死、一王留,一君六王聚天京。

  不包括羽林军(天王禁卫旅和天王宫女卫兵团)以及首义八王的卫兵团,太平军的野战部队此时共有33个师(不包括萧朝贵在捻军里建立的8个师。以上33个师里,东王13个,西王2个,南王0个,北王2个,秦王3个,汉王1个,唐王1个,明王11个),若加上各种附属部队,合计约40万兵力。随着武汉和天京发生的两件大事,众王的军队纷纷调动。从武汉到天京的长江上,从泰安到天军的大运河上,船队如梭;从皖中、豫东等地到天军的陆地土路上,军伍如云。

  北京城里,一个个面带喜色或急色的高层要员犹如过江之鲫般不断地前往紫禁城。

  泰安,明王府,正堂大厅。

  夏华端坐在高位上,数十名属于他派系的军政高层肃立在他面前,大部分人都是投诚的原清军将领和原清廷官吏,为首者自然是左宗棠。

  “诸位,我马上就要启程前去南京了。”夏华语气平静、心情也平静地开口道。

  众人都已经心里有数,尽管如此,听到夏华正式下定决心和决定,还是忍不住面面相觑,人人面露担忧不安神色。江忠源单刀直入地开口询问:“两千岁,您打算带多少部队去南京?”

  “就我的卫兵团。”夏华回答道。

  江忠源等人都急了:“太少了吧?两千岁,南京之行吉凶未卜,请您三思!”

  夏华笑道:“怎么?难不成我要带十万大军去南京?我去南京,一是参加我九哥的丧礼,二是解救我的妻儿。这两件事都不需要很多部队啊,参加丧礼带部队干什么?解救我妻儿的事情更不是靠人多就可以解决的。倘若我带着十万大军去南京,洪秀全他们不认为我是趁机攻城造反才怪!再说了,倘若我带走太多的部队,我治下的领地还靠谁保卫?我治下的民众还靠谁保护?”

  “可是…”江忠源等人还想据理力争,夏华打断了他们的话,“另外,只带一个卫兵团,这其实是洪秀全的命令。首义八王,九哥已经离世,杨秀清、冯云山、秦日纲三王都在南京,石达开要坐镇两湖前线,不回南京,从外地回南京的三王,即萧朝贵、韦昌辉和我,都接到洪秀全的命令,每人只允许带自己的卫兵团。众王内部的矛盾纷争,洪秀全怎么可能不清楚?因此,他特地下达这个命令,就是为了避免我们这些在外面手握重兵的王带太多部队回南京,到时候,剑拔弩张、擦枪走火的,打起来了可就不好看了,洪秀全自己的老命也会危险不保。”

  “话虽如此,但是…”冯子材急切地道,“两千岁,您一人身负挽救天下之重责,岂能轻犯险境?请恕我直言,您此举是对天下苍生的不负责!”

  “放心吧!我不是笨蛋。”夏华笑了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怎么会真的把自己这条小命陷入险境里?我呢,还是很爱惜自己的小命的。部队的调动,已有方案,都在左公那里,你们到时候按照左公命令行事即可。左公!”夏华望向一直没开口的左宗棠。

  “属下在。”左宗棠神色肃然地道。

  夏华拿起放在手边的“太平明王”印玺递向左宗棠。洪秀全和首义八王都有自己的王玺,洪秀全有三枚印玺,分别使用玉、金、木制成,都做得跟砖头一样又大又重,上面阳刻的字堪称啰嗦冗长,杨秀清、夏华等八王按照礼制,一人一枚王玺,都是在桂林正式封王时所制,用料都是黄金(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玉比金更贵重,因此,皇帝的印玺是玉玺,王侯的印玺都是金玺),上面分别阳刻着“太平东王”、“太平明王”等王号。八王的王玺没有统一规格,各不相同,杨秀清做的最大,跟洪秀全的印玺几乎一样大,沉甸甸的,夏华做的很小,只有拳头大。另外,随着王爵变化,比如杨秀清,他由“东王”加“圣王”成为“大圣东王”后,又制作了“圣王”王玺和“大圣东王”王玺,并且跟洪秀全一样,三枚王玺分别使用玉、金、木三种材料制作了三套合计九枚王玺。夏华此时身兼着“明王(大明王)”、“辅王”、“副王”三个王爵,但他的王玺一直没有变化,还是在桂林封王时制作的那个,仍然还是“太平明王”。

  现场所有人都被夏华的举措给惊住了,左宗棠手足无措地道:“两千岁,您这是…”

  夏华神色凛然庄重地看着众人:“大家听好,做什么事都得留个后手,万一我真在南京出了事,左公接替我的位置,你们以后尊奉左公为君主。我当着你们所有人的面,宣布我的这个决定,就是让你们所有人都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从而互相作证。诸位,左公的文韬武略堪称当世无双、天下一流,他是唯一能接替我的人,并且,他会做的更好,我对此坚信不疑。”

  左宗棠后退两步,脸上露出前所未有的惶恐表情:“不,属下岂敢…”

  夏华摇摇头:“左公啊,我不是那种心机深沉的人,我没有给你玩弄什么帝王术,隔壁房间里也绝对没有刀斧手,我是真心诚意地打算这么做的。希望左公以中华和天下苍生为重,在我万一出事后,接纳我的王玺,继承我的事业。”

  左宗棠眼泪夺眶而出:“左宗棠受到两千岁如此器重,真是…”他嘴唇颤抖着哽咽住了,极度的情绪波动让他完全说不出话来。

  夏华真诚无比地看着左宗棠:“左公,请接下我的王玺吧!”

  左宗棠缓了缓,上前伸出双手,颤抖着接下夏华的王玺,他潸然泪下。

  夏华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大家听好,我们中华很大,但世界更大!想要让我们中华长治久安并且傲立于世界各国之巅,推翻满清、更新中华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走出去!争霸世界,逐鹿全球!切记!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科技、经济…一个都不能少,都要重视!要积极地学习西方人的优点,绝对不能像清政府那样抱残守缺、顽固守旧,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维新!在这个基础上再建设发展我们中华本土的现代化体系,最终实现国强民富,然后,就是走出去!开疆拓土,振武扬威于七大洲四大洋!我们中国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全球大航海时代,不能再错过接下来的全球殖民了。我们的第一个敌人,是俄罗斯国,必须将其打垮,将其赶回欧洲,把北亚和中亚都收入我中华版图内!第二个敌人,是日本国!日本现在不成气候,但绝不能对其掉以轻心,要建设发展强大的海军,登陆日本列岛,将其彻底地灭亡掉!从而一劳永逸地铲除这个我们中华的千年心腹大患!如此,东方便是中华的东方!至于英国和法国,此二国的根本利益在欧洲、中东、非洲,可将其视为亦敌亦友之邦,尽量不与此二国爆发全面战争,我们中华只要有东方就可以了,西方毕竟是西方人的,我们没必要插手染指。东亚、北亚、中亚、东南亚,都必须处于中华的坚固统治下,有条件的话,可以继续南下,夺取澳洲。如此,我们中华就真正地是‘东方之主’‘世界之雄’了。另外,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可以成为我们的盟友,除此之外,欧洲的普鲁士国要重点拉拢,与其进行全面合作,助其统一德意志、战胜法国、称霸欧洲大陆,成为我们在欧洲的最大盟友,牵制、抗衡英法俄三国。…这些,是我们以后的国策,要坚定贯彻,我说的只是一个大概,具体的,我已经写成了一本大纲书,等一下我会交给左公。对了,大业完成之后,必须废除君主专制,过渡为分权制,须知,绝对的权力必定导致绝对的腐败,从而使得一个个新朝始终逃脱不了历史的循环怪圈,步入一个个前朝的后尘。具体怎么做,说来话长,一言难尽,你们可参考美英法三国的政治制度,根据中华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中华国情的新政制度。诸位,你们都听明白了吗?还望你们不要辜负我的苦心,不要为了短暂私利而枉顾国家长久利益。”

  “属下等听明白了!属下等一定铭记于心!”众人无不眼中含泪。

  夏华再度看向左宗棠:“左公。”

  左宗棠擦了擦眼泪:“属下在。”

  夏华道:“我无父无母、无兄无弟、无姐无妹,但有四位夫人和一个儿子,长妻洪宣娇、大儿子也是我唯一的儿子和唯一的孩子夏秀明已经陷于南京城内,不好说,二妻赵萍和三妻傅善祥都在上海,四妻周秀英在这里,以后,你帮我照顾她们,我希望你能认她们为干女儿,从此把她们当亲女儿一样看待。如此,我就真的没有后顾之忧了。”

  左宗棠再度眼中涌出汩汩的泪水:“两千岁请放心,您的几位夫人以后都是我的亲女儿。”他转过身,目光如电地看着所有人,“诸君听好!两千岁的二夫人和三夫人都已经有了身孕,如果幼明王可以脱险,请诸君与我以后一道尽心尽力地辅佐幼明王,继承两千岁的王位衣钵,如果幼明王未脱险,那么,不管二夫人和三夫人所怀是男是女,先诞生者,便是我们以后的幼主!请诸君与我以后一道尽心尽力地辅佐幼主,继承两千岁的王位衣钵!诸君可有异议?”

  “我等绝无异议!定与左公一道尽心尽力地辅佐幼主!”众人泪眼燃火、群情激奋。

  夏华愣了愣,顿时明白左宗棠的用意了,他不想继承自己的位置,他要让自己的孩子(不一定是夏秀明,也可能是赵萍或傅善祥的孩子,并且不论男女)继承自己的位置。夏华本想开口反对,但想了想后,觉得没必要,自己假如真的出事了,左宗棠以后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就算他此时答应继承自己的位置,他以后还是会辅佐自己的孩子继承自己的位置。想明白后,夏华只能苦笑一声,表示默认,毕竟,他不是神,不能掌控所有的事。

  “行啦,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了,也没什么了。诸位,请你们各司其职吧!我要出发了。”夏华心情释然地站起身。

  左宗棠突然向夏华半跪下,现场所有人一起向夏华半跪下。左宗棠神色庄严、怒发冲冠,厉声正颜地道:“我王天命所归、命系于天,定当平安归来!”

  众人齐齐神色慷慨激昂地道:“我王天命所归、命系于天,定当平安归来!”

  夏华看着左宗棠等人,内心里一阵阵热血澎湃,情不自禁地也眼眶湿润了:“诸位请起,多谢诸位对我的忠诚和祝福,你们多多保重,我会平安归来的。”

  在左宗棠等人的庄严恭送中,夏华步出明王府,准备乘坐马车前往大运河码头,再乘坐战船沿大运河从泰安前往南京,掌控黄河东部水段和大运河鲁苏浙水段的第7师师长罗大纲已经准备好战船。出发前,夏华特地单独地叫来了第7师副参谋长杨江清,交给他一封信(夏华口述,左孝琪代笔)。

  “杨江清,我有一个重要任务交给你。”夏华看着杨江清。

  杨江清接过夏华的信,肃然正色地道:“请两千岁吩咐。”

  夏华道:“这是我写给东王的信,你帮我转交给东王。我到天京后,不方便与东王单独见面交谈,我的心里话都在这封信里。你是我的属下,同时又是东王的族亲,你最适合帮我完成这件事。武汉和天京的事,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东王不是莽夫,他在大是大非上还是很有分寸的,我不想跟东王正面为敌,那样,对我、对东王、对国家、对天下苍生都非幸事。”

  杨江清庄严领命:“属下明白了!”

  夏华笑了笑,问道:“杨江清,你觉得我和东王各是什么人?”

  杨江清想了想,道:“东王是统帅之才,您是君王之才!东王有雄才大略,但他的跋扈、粗暴、骄横、奢侈无度最终必定会毁了他。”

  夏华笑道:“你还真是有话就说。作为东王的族亲,你却对东王如此‘出言不逊’。”

  杨江清道:“属下只是就事论事。两千岁,属下虽是东王族亲,但属下明白事理,其实…”他犹豫了一下,坦然地道,“两千岁,事到如今,属下对您不能再相瞒了,东王当初派属下在罗师长部下担任师副参谋长,其实就是为了监视罗师长,也是为了刺探两千岁您的情况。”

  夏华再度笑了笑:“你姓杨,又叫江清,傻子都知道你是东王的族亲,傻子都知道东王派你给罗师长当副参谋长的用意,你说的,其实我和罗师长早就心知肚明。”

  杨江清面露愧色,同时目光炽热:“两千岁,倘若这次…真的内部分裂,属下希望恢复原先的杨江姓名,从此在您的部下一心一意地追随您。”

  夏华拍了拍杨江清的肩膀:“我第一次见你时就知道你是个难得的人才,你愿意投效我,我自然欢迎。”

  杨江清眼中含泪:“谢两千岁。”

  临出发前,夏华遇到了一件很麻烦的事:周秀英死活都要跟他一起去南京,除了周秀英,还有李素贞和左孝琪。

  “你搞什么?”夏华有些生气地看着周秀英,“别闹小孩子脾气行不行?”

  “什么小孩子脾气!”周秀英态度坚定,“我就要去!你是我的丈夫,哪有丈夫身犯险境,妻子却退缩不随的?真当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么?我周秀英不是那种人!西晋石崇被杀时,他的宠妾绿珠跳楼自杀以殉情,还有明末的柳如是,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时,她拉着丈夫钱谦益投水殉情殉国,她们做得到,我也能做得到!”

  李素贞在旁边插话道:“柳如是投水了,钱谦益可没有投水,他摸了一下水,说什么‘水太凉,不能跳’,这副贪生怕死的嘴脸留下了千古笑柄。”

  周秀英怒视李素贞:“关你啥事!我去南京是夫唱妇随,你去南京凑什么热闹!”

  李素贞怒道:“我身为两千岁的属下,自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有何不妥?”

  周秀英敌意满满地道:“少来了!你什么时候变这么忠心了?你不是一直骂两千岁是‘挨千刀的反贼头子’吗?”

  李素贞满脸通红地回嘴道:“那是以前!左公以前还是满清的举人呢!”

  周秀英毫不客气地道:“我现在以明四王娘的身份命令你给我老老实实地回上海去!”

  李素贞嗤之以鼻:“少拿着鸡毛当令箭!我只听两千岁的,不听别人的!”

  夏华无可奈何:“你们俩能不能别吵了?左秘书!”他望向左孝琪,“你为什么也要跟我去南京?”

  左孝琪在旁边兴致勃勃地看着周秀英和李素贞斗嘴,听到夏华问话,她回道:“我父亲让我跟你一起去。”

  夏华知道,这是左宗棠向自己表达忠诚的一种方式,他叹口气,带上了她们一起坐马车前去大运河码头。

  在码头边等着夏华的除了罗大纲,还有韦昌辉,韦昌辉跟夏华一样只带了卫兵团。见到夏华后,韦昌辉神色凝重地迎上前:“华弟!”

  “六哥!”夏华走向韦昌辉。

  “天京局势异常复杂啊!”韦昌辉叹息一声,“我们必须加倍小心呀!”

  夏华点点头:“眼下,天京城内只有二哥的羽林军,因为第1师第1团爆发叛乱,二哥名正言顺地把四哥的部队全部调出了城。四哥在城内的部队,跟我们一样,都是一个卫兵团。”

  韦昌辉显然跟夏华一样,觉得天京是一个“龙潭虎穴”,感到畏惧:“天京城内有二哥的羽林军,一个旅和一个团,还有三哥、东王、西王、老八(秦日纲)的四个卫兵团,再加上你和我的两个卫兵团,对了,老九(胡以晃)虽然升天了,但他的卫兵团护送他的灵柩返回天京城了,他的部队现在是听你的,因此,你我二人加起来有三个团,只要我们俩紧密一起,就没有问题。”他握住夏华的手,目光炯炯地看着夏华,显然,他的这番话是有着深层含义。

  夏华轻轻点头。唐王胡以晃离世,秦王石达开坐镇两湖前线,天、东、西、南、北、汉、明七王齐聚天京城,七王都有部队,虽然都受到着限制,但积少成多,使得天京城内还是“重兵云集”。天京城内的各王部队包括:洪秀全的3个团、杨秀清的1个团、萧朝贵的1个团、冯云山的1个团、韦昌辉的1个团、秦日纲的1个团、夏华的2个团(包括胡以晃的卫兵团);天京城外还有1个师,即杨秀清的第1师,但进不了城。至于众王在外面的部队,洪秀全和冯云山没有,杨秀清的13个师分布在苏南、皖中、皖南、浙江、江西、湖北、闽北等地(其中一个师在南京城外围,即第1师),萧朝贵的2个师都在皖中,韦昌辉的2个师都在豫东,石达开的3个师都在鄂湘交界处,秦日纲的1个师在皖中,胡以晃的1个师在武汉(汉阳和汉口),夏华的11个师分布在鲁、苏、浙、皖四地以及黄河、大运河、长江上。从表面上看,夏华在天京城内没有太大问题,天京城内共有10个团,按照众王派系划分的话,冯云山的1个团保持中立,洪秀全和秦日纲有4个团,杨秀清和萧朝贵有2个团,夏华和韦昌辉两人合起来有3个团(包括此时已经归夏华指挥的胡以晃的1个团)。

  “出发吧!”夏华、韦昌辉、罗大纲等人一起在左胳膊上缠上黑布,为胡以晃挂孝致哀,继而登上刚完工的“明王号”蒸汽机铁甲炮船(“大明王号”还在建造中),带着乘坐着部队、装载着物资的二十多艘大型战船,在大运河上浩浩荡荡地乘风破浪,一路南下,前往南京城。

  站在船头的夏华凝视着前方的水天一色:“是时候做个了断了。”


  (https://www.bqwowo.cc/bqw164165/8421120.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