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铁血山河之龙武天下 > 第158节 故人归来

第158节 故人归来


  “局势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啊!”杨辅清离开后,夏华在房间里一边踱着步子一边反复思索眼前的局面和形势。以太平天国此时的实力(包括夏华这个“外挂”在内),推翻满清、夺取天下的胜算其实是很大的,国内外的局势都是很有利于太平天国的,国内方面,清政府腐朽黑暗、无能透顶,除了少部分的、数量完全不能改变全局的部队外,以八旗兵和绿营兵为主体的清军早就蜕化得不堪一击了,新生的湘军也还没有形成气候,太平军在国内还没有真正的强大对手;至于国外方面…后世很多中国人存在这么一个思维惯性: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在1840年爆发,中国进入百年国耻时期,西方列强以及后来崛起的日本一起轮番侵略中国,就好像一场pk游戏,西方国家在1840年时都已经发展好了,“技能已经全部点满了”,中国却一直没有发展,所以一直挨打。这种看法是错的。就以夏华此时正在身处的年代举例,中国在此时“一片乱七八糟,各种麻烦事缠身”,西方列强在此时其实也是“一片乱七八糟,各种麻烦事缠身”,从1480年左右开始,西方世界进入了大航海时代,从1760年左右开始,西方世界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从这个时候开始,西方开始加快了发展进度,逐步地超越了东方,只不过,西方毕竟是由很多国家组成的,它们不可避免地互相竞争、互相排挤、互相勾心斗角、互相争权夺利,继而爆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西方窝里斗”。先是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荷兰帝国完成崛起,此三国与中国在明末清初时发生了十分初步的接触和文明碰撞,接着是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俄罗斯帝国完成崛起,这两代西方列强、日不落帝国爆发了连年的战争,英国皇家海军战胜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从而成为新的海上霸主,清军入关、明朝灭亡的同时,欧洲各国正在爆发“三十年战争”,从1618年打到1648年,整个欧洲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各国损失了少者25%多者高达50%的人口;当英、法、俄三国取代西、葡、荷三国成为西方新一代霸主后,迅速因为分赃不均、争夺利益而互相大打出手,法国由于出了拿破仑这个天才统帅而傲视群雄,建立了称霸欧洲的拿破仑帝国,英、俄、普、奥等欧洲众国先后组建七次反法同盟,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付出了七百万条人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剿灭拿破仑帝国,好不容易结束这场战争后,欧洲又爆发了大革命,把欧洲各国无不闹得焦头烂额,如今,英法俄等国又为了争夺奥斯曼帝国的地盘而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几大国打得热火朝天,除此之外,英国人同时在新西兰跟当地土著人(毛利人)爆发着战争,在印度跟印度人爆发着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锡克战争。通过这两次战争,英国人征服整个印度。不过,英国人也就是在1849年左右才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换而言之,英国人吞掉印度也才三四年而已),英国境内的爱尔兰地区还爆发着大饥荒,美国刚跟墨西哥打完持续两年的美墨战争,意大利正在试图完成统一,普鲁士和奥地利正在互相争夺交战着试图完成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是德意志国家,都想完成德意志的统一,普奥两国就好像秦国和赵国,都是中华国家,都有资格完成中国的统一),法国内部爆发了拿破仑三世政变,法兰西帝国正式复辟…如此众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变乱和战乱,完全说明:西方世界其实跟东方一样,“一片乱七八糟,各种麻烦事缠身”。欧洲并非一个整体,如果欧洲是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欧洲国”就会把全部的力量用于对外扩张,但欧洲是分裂的,西方列强的本土老家在欧洲,于是,它们一方面对海外进行殖民扩张一方面在老家打得没完没了。就以英国举例,英国人现在忙得不可开交,又要在非洲、大洋洲等地进行着扩张,镇压当地人的反抗,又要平定印度殖民地的动乱,又要解决爱尔兰饥荒等内部问题,又要联合法国人、土耳其人跟俄罗斯人干仗。说白了,中国其实根本不是英国人的“头号侵略目标”。英国人刚刚吞掉印度,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只有三四年时间,英国人接下来要花很长时间消化掉印度,还要忙着一大堆错综复杂的别的事情,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全面侵略中国。英国人跟日本人完全不同,日本人是直接把中国列为“头号侵略目标”的。说到日本,日本更加不足为虑,中国被西方列强用巨舰大炮轰开国门已经有13年了,日本则在上个月才被西方列强用巨舰大炮轰开国门,至于后来领导日本走向崛起的明治天皇,此时还在摇篮里穿着开裆裤吃奶。因此,在这场太平天国与清政府争夺中国统治权的中国内战中,“国外列强的干涉”虽然不可避免,但不会太强力,因为国外列强都是“一堆麻烦事缠身”,没有多余力量对中国内战进行干涉。特别是在接下来两三年内,英、法、俄三国忙着进行克里米亚战争,无暇东顾,美国对中国内战明确表态中立不干涉,因此,不会存在哪个列强大国强力援助清政府或太平天国的情况。

  内部没有强敌,外部也没有强敌,如此有利的局势使得太平天国推翻满清、夺取天下的胜算是很大的。但可惜,太平天国就跟欧洲一样,内部并不是一体一心,就好像那筐大闸蟹,互相扯后腿,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等人在思考问题时出发的角度并不是太平天国的整体利益,而是个人私利。

  “杨秀清发动了二次西征和二次北伐,老子也不能落后啊!”夏华在心里盘算着,“老子现在的地盘满打满算就是一个省,还是不太够,最好再弄一个省。江苏省向东、向西、向南都没法扩张,只能向北,也就是山东省。山东省也是好地方,全国第三大产粮省,比江苏省还高两个名次呢(江苏省是全国第五大产粮省),并且山东省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拿下了山东省,老子的实力起码翻一倍。只是,拿下山东省后,老子就要取代韦昌辉在北方战场上硬扛北方清军了,并且,老子似乎没有借口进拓山东省啊…”

  就在夏华迟疑不决时,周秀英跑过来报告:“两千岁!他们来了!”

  “什么他们?”夏华纳闷不已。

  “就是他们呗!”周秀英撇撇嘴,一脸的不情不愿。

  夏华一头雾水,只得对外面吩咐道:“都进来吧!”

  二三十人鱼贯而入,一个个都是低头垂首,见到夏华后,众人一起毕恭毕敬地跪下:“我等戴罪之人叩见大明王两千岁!”

  “是你们。”夏华笑起来,跪在他眼前的正是江忠源、李嘉端、李孟群等人,不止当初在庐州府城被俘的,还有先前陆续地被太平军俘虏并且落入夏华手里的许乃钊、世焜、姚莹、严正基等清政府官员。夏华在抓到清方俘虏后从不滥杀,而是进行甄别,特别是清廷官吏和清军将领,有罪的被处决,无罪的则对其进行“思想改造”和“三观重塑”,争取纳为己用,使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靠夏华的三寸不烂之舌进行说服,二是允许他们在夏华领地内自由游览,眼见为实,用事实说话。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成效极佳,眼下便再次见到了效果。

  “你们应该知道,本王管辖地区内已经废除跪拜之礼。”夏华道,“人,堂堂正正地生于天地之间,膝盖只能向天地神灵、向列祖列宗、向父母长辈弯曲,不能向强权者弯曲,因为人是有人格和尊严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人的人格是不可以被践踏的,人的尊严更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宋朝前,大臣上朝时在皇帝面前可以坐着,清朝前,大臣上朝时在皇帝面前可以站着,唯独到了清朝,大臣上朝时必须向皇帝跪着。为什么?因为满清权贵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践踏臣下的人格、侮辱臣下的尊严,让臣下对此习以为常,从而丧失骨气,变成在精神上被打断脊梁骨、像狗一样没有羞耻心、只知逆来顺受、不知奋起反抗的奴才。本王不会那么做,因为本王需要的是人才,不是奴才。本王和属下虽然有上下级之分,但在人格上、做人的尊严上却是平等的。为本王尽忠效力做事的人,本王第一件事就是维护他的人格不受践踏、确保他的尊严不受侮辱,这样,他才会真真正正地、堂堂正正地以人的身份活在天地之间,也会发自肺腑地感受到,本王是把他当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卑微的奴才、一条下贱的走狗,最终在精神上焕然一新。本王尊重本王的部下,本王的部下也会尊重本王,继而真正地忠于本王。所以,你们都给本王起来,本王不喜欢别人对本王下跪。”

  “不!两千岁,我们必须向您下这一跪!”江忠源语气坚定,他已经潸然泪下,整个人与先前在庐州府城时发生了极大变化,与之前在蓑衣渡时更是判若两人,“我们每人的父母生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两千岁您则是真正地教会了我们如何活在这世上,两千岁您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重生,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这不亚于父母生养之恩!您的大恩大德,值得我们为之向您下跪!我们向您下跪,是发自肺腑地感激您对我们振聋发聩、让我们得以幡然醒悟的教导。回想过去种种,我们真的是如梦初醒、恍若隔世。我活了四十二年,直到今天,才真正地明白自己应该怎么活,应该为何而活。”

  “好了,本王收到你们的心意了,都起来吧。”夏华点点头,他看到江忠源等人都已经剪掉了辫子。

  江忠源等人一齐站起身,个个对夏华都是恭敬无比、虔诚无比。夏华点起一根香烟:“时间好快,都半年多了,说说吧,你们这半年里都想通什么了。”

  江忠源神色肃然而庄严地道:“回两千岁,这半年来,我们在您的管辖领地里游历观览,眼见为实地看到了您的各种爱民惠民法令,亲眼看到万千贫苦百姓在您的管理下过上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当初想不通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一是食君之禄,就应为君分忧,身为臣下,忠君报国是天经地义的,二是满清尊奉孔孟圣贤之说,太平天国却废除孔孟儒学,理所当然的,我们向满清尽忠,与太平天国为敌。如今,我们大彻大悟,我等确是满清之臣,但更是一个汉人、一个中华人。汉人和满人都是中华人,满人忠于满国、满君是天经地义的,汉人忠于汉国、汉君也是天经地义的,既然眼下的中华大地上已经出现汉人之国、汉人之君,我等身为汉人,为何还要忠于满国、满君却不投效汉国、汉君呢?如此,岂不是真成了数典忘祖、遗臭万年的汉奸?我以前屡屡为满清朝廷卖命效力,征伐起义军,是因为我认为天下本该太平,但太多的为富不仁者逼得老百姓不得不反,如今,我明白了,天下不太平的根源其实就在北京城里!中华在满清权贵的手里是无法富强的。想要真正地实现天下太平,必须推翻那个不得人心的满清朝廷!这才是天下太平的唯一道路,也是我等真正为国出力、为民出力的唯一道路!”

  李嘉端流涕道:“我等在两千岁治下反复游历观览,见到诸业欣欣向荣,百姓民生丰足,几乎无人饥寒交迫,对比满清那边的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民变蜂起、饿殍遍野、生灵涂炭,只要是长了眼睛和良心的人,一看就知道哪边才是真正的好,哪边的君才是真正的圣明之君。我等身为汉人,不投效汉家的仁义之君,却投效满人的昏庸之君,岂不是应该天打五雷轰?”

  夏华轻轻地摇头:“咸丰不算昏庸之君,本王其实很同情他,满清两百多年传到他手里,已是一艘积重难返、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破船,加上满清政权本身就存在着致命的先天性病根,无药可救、无计可施,所以,必须将其全盘推倒重来,才能让中华、让包括汉人满人在内的所有中华人迎来真正的新生。”

  陈源兖(陈源衮)叹息一声:“两千岁大智大慧,我等苦思冥想,才明白两千岁的良苦用心。汉人也好,满人也好,都是中华人,都是地位平等的一家人,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我等不能再死抱着忠君思想、德操继续冥顽不灵了,个人的清誉名声和整个国家的前程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我等投效两千岁,并非我等变节叛君,而是我等为我中华的振兴而寻找的第二条更好的报效之路。功过是非,百年之后自有定论。我等相信,后人和悠悠青史是不会唾骂我们现在的选择的。”

  世焜道:“正因如此,我虽是满人,却也愿意投效两千岁,因为我亲眼看到,在两千岁管辖境内,满人、旗人都安然无恙,没有受到伤害、排挤、歧视、欺凌,真真正正地实现了满汉一家,满人不能欺辱汉人,汉人也不能欺辱满人。对比洪秀全等人对满人、旗人采取的一律格杀勿论的手段,两千岁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之君。我们已经明白,两千岁要对付的,是腐朽无能的满清朝廷,而不是天下的满人,两千岁要建立的,是包括汉人满人在内的所有中华人都能过上丰足生活的中华之国,而不是狭隘的汉人之国。”世焜虽是满人,但他极度爱民,历史上,太平军进攻他负责的地区,他只有两百多名团练乡勇,却誓死不弃民众,奋力抵抗直至城破被俘,太平军对他进行劝降,他声称“让老百姓离开,自己就投降”,等民众被太平军放行远去后,他自杀而死。

  夏华笑了笑:“诸位迷途知返,为时不晚。只不过,听你们的语气,你们似乎只想投效本王,而不是投效太平天国。”

  “当然!”江忠源昂然道,“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洪秀全的治理下,他大肆焚烧孔孟典籍、摧毁孔庙学堂、践踏孔圣灵位、残害儒生文人,但在两千岁您的辖区内,却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们自幼饱读孔孟圣贤书,岂能为洪秀全效力?我们当然只能向两千岁您一个人效忠效力!”他庄严无比地拱手弯腰,李嘉端等人一起也庄严无比地作揖行礼,众人齐声道,“我等恳请两千岁能接纳我等,让我等以后可以追随于两千岁鞍前马后,为我中华尽到我等身为中华人应当尽到的分内之责!”

  “好。”夏华点点头,“本王想为天下百姓打出一个太平盛世,自然需要越多越好的人才,本王当然愿意接纳你们,还望你们以后好好地帮助本王,跟着本王一起让我们这个国家早日走上富裕强盛的道路。”

  江忠源等人大喜过望,无不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多谢两千岁!”

  “你们放心,本王立刻派人去你们老家把你们的家人都秘密地接过来,从而不会让他们遭到清廷的毒手。”夏华说着,他看了看现场,发现少了一个人,“哎?李孟群!”

  “属下在!”李孟群连忙应道。

  “你妹呢?嗯…本王是说你的那个族妹呢?”夏华纳闷地问道。

  “她…在外面。”李孟群吞吞吐吐。

  “她怎么没有跟你们一起进来?”夏华愈发纳闷。

  李孟群显得十分为难地道:“回两千岁,她感到…不好意思见您。”

  夏华哑然失笑:“姑娘家脸皮薄,行,本王亲自去请她吧!”他站起身,不紧不慢地走到外面,果然看到李素贞正在外面百无聊赖地玩弄着她的长头发。看到夏华后,李素贞低下头,显得扭扭捏捏、手足无措。李孟群急忙向李素贞连连地招手:“素贞,快点过来见过两千岁!”

  李素贞迟疑了一下,她低着头走到夏华面前,施了一礼:“见过两千岁。”

  “咦?现在不叫我‘挨千刀的反贼头子’了?”夏华存心逗李素贞。

  李素贞脸红起来,嘴里小声地道:“我知道我以前对你有些无礼…我也是因为不了解你,现在…我知道你是个好人了,我看到老百姓在你治下过得很好,特别是那些孤儿院,那么多无家可归、没有父母的孩子因为你所以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还有书念,我就知道了你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我…我为我以前对你无礼向你道歉。”她说着,再次向夏华施了一礼。

  “嘁!”站在夏华身边的周秀英轻哼了一声,她趁机挤兑李素贞,“两千岁,我劝您最好不要收留这个女贼!她以前可是想杀您的!鬼知道她现在是不是真心地忠于您?万一您把她留在身边,但她却贼心不改,哪天突然刺杀您,怎么办?依我之见,打发她去乡下养猪好了!”

  “你…”李素贞被周秀英的话气得七窍生烟,她抬头怒视周秀英。

  “干什么?还想吐我口水?信不信我割了你的舌头!”周秀英盛气凌人。

  “我呸!狗眼看人低!”李素贞往地上啐了一口吐沫。

  “我呸!狗咬吕洞宾!”周秀英也往地上啐了一口吐沫。

  “我呸!狗仗人势!”李素贞再次往地上啐了一口吐沫。

  “我呸!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周秀英也再次往地上啐了一口吐沫。

  “你们两个给本王消停点!再这样,本王把你们两个都打发去乡下养猪!”夏华又想笑又无奈。

  “哈哈哈!”庭院门口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笑声,“明王身边人才真是越来越多呀!左某再不过来,恐怕明王身边就没有左某的位置了。”

  夏华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谁了,他大喜过望,急忙顺声看去:“左公!”


  (https://www.bqwowo.cc/bqw164165/8421098.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