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铁血山河之龙武天下 > 第096节 离湘入鄂

第096节 离湘入鄂


  这场会议没有什么大的分歧,主旨被一锤定音,众王又商谈了一些具体细节后便散会了。


  在接下来的大半个月内,众王和太平军各部一如既往地忙得不可开交。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等部频繁出击,陆续攻克清军兵力十分薄弱的岳州、益阳、常德等湘北重地,缴获到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帛、粮米辎重(夏华混在其中再次捞了不少),并且招募到了成千上万的新士卒。根据晏仲武提供的重要信息,杨秀清亲自率领太平军第1师,攻克岳州府城,果然在附近山野洞窟里搜寻到大量的吴三桂军队当年遗留下来的火炮、火药,大大地加强了太平军的炮兵力量,这些火炮、火药大部分都被杨秀清补入他的第1师,使得第1师的炮兵力量几乎占了太平军一半以上。罗大纲的部队从第7旅被扩编成了第7师,仍然是太平军的水兵部队,也是太平军唯一的水兵部队,全师约八千人,士卒几乎都是渔民出身,水性精熟,罗大纲根据杨秀清和夏华的命令,征集大批民工,在湘江边夜以继日地打造木船,严格训练士卒的水战能力,从而增强第7师的实力和太平军的水兵部队的规模以及水上运输力;至于天王洪秀全,则在长沙城内大肆物色美女,使得他的后宫人数突破了一百人,正式从二位数变成了三位数。


  12月21日,太平军放弃长沙城和湘北占领区,沿着湘江水路,浩浩荡荡地开向洞庭湖,以岳州府为根据地和跳板,准备挺入长江,顺江而下,攻打武昌。


  湖南湖北唇齿相依,太平军既攻下了湖南,湖北自然唇亡齿寒。两广总督程裔采、湖南巡抚骆秉章、湖北巡抚罗绕典等人此时正为丢失长沙城、“任贼肆虐湘省”的败仗走着官场程序,短期内没法参加湖北战事,奉命“保卫湖北、保卫武昌”的是代理湖北巡抚常大淳(湖北巡抚是罗绕典,但罗绕典正在守孝丁忧,因此清政府委任了原浙江巡抚常大淳代理湖北巡抚)。常大淳是个老儒生式的官员,十分忠君(咸丰帝)爱国(满清国),曾经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不听朝廷号令,愤然反击英军”而被贬官,他对舞文弄墨很精通,位居清末四大藏书家之首,但政绩平平,在军事上更是门外汉,不过还算尽忠职守。太平军攻陷长沙城后,常大淳知道,太平军下一步就要攻打湖北了,他不敢消极懈怠,在汉阳府同知张曜孙的提议下,他上奏清政府,把属于湖南省的、扼守两湖水路通道的岳州府划入湖北省临时管辖下,接着,他急匆匆地带着湖北提督博勒恭武、岳州府知府廉昌、岳州府同知郭邑、巴陵县知县胡方谷、道员王东槐、候补道员张开霁等人亲自赶到岳州府境内(太平军虽然攻入了岳州府,但只是攻占府城,征集粮米财物、招募新兵、搜寻吴三桂遗留的火炮火药等,没有控制岳州府全境),视察从岳州府通往洞庭湖、长江和湖北省的众多水路航道,最后,常大淳想出了一个自以为高明的“妙计”,他联络上杨载福(杨岳斌)、周清元、吴士迈等十多名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豪强士绅,由官府出资,由他们出面组织人手,征集招募了大批渔民,制造了大量木栅铁链,夜以继日地用大船装载巨石进行自沉,封堵土星港、临资口等从湘江进入洞庭湖的水路航道。完成这项工程后,常大淳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得意地道:“水道俱被堵死,湖北可以无忧了!”


  张曜孙很有头脑,他说道:“我们耗费大量人力堵死这些水路航道,但反贼也可以动用大量人力疏通这些水路航道啊!”


  常大淳信心十足:“放心!我们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这项工程,反贼想要疏通,起码需要几个月,到时候,朝廷大军已经抵达湖北了,怕什么?另外,发逆贼兵都是南方人,眼下已是隆冬,发逆贼兵们必然受不了刺骨寒冷,撑不了多久就会自行土崩瓦解了。”说完,他怀着轻松无比、自鸣得意的心态打道返回武昌,留下博勒恭武率领三千人马驻扎在岳州府北部毗邻洞庭湖和长江的地带。临走前,常大淳交代博勒恭武,“若发现反贼疏通水路航道,即可出兵进行袭扰,无需克敌,只需扰敌,使其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从而拖延其疏通时间,以待朝廷大军到来”。


  获悉常大淳的部署后,杨秀清、石达开、罗大纲等高层一起仰天大笑。石达开笑道:“我们准备顺江而下,船只自然多多益善,常大淳给我们锦上添花,送来这么多船,我们可真要谢谢他了!”


  杨秀清随即调兵遣将,秉承“兵贵神速”的他采取了水陆两路并进的策略,由罗大纲部担任先锋,顺湘江挺向洞庭湖,其他部队由陆路进发,在这其中,杨秀清派遣了一个骑兵团担任陆路先锋。因为马匹匮乏,太平军基本上没有骑兵部队,为数不多的马匹都在运输部队,但由于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打到湖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缴获了不少清军马匹,也从民间征集了不少马匹,所以积少成多,可以组建一个骑兵团了。杨秀清身为军事一把手,自然“胳膊肘往内拐”,把这些马匹都纳入了他的嫡系部队第1师,将该师一个步兵营扩编成骑兵团。该团星夜兼程,半天不到就杀到了岳州府北部,抵达时正是凌晨,将驻扎在当地的清军博勒恭武部打了一个结结实实的措手不及,与此同时,事先潜伏在附近的晏仲武部也发动了进攻。杨秀清的骑兵团只有不到一千名骑兵,博勒恭武则有三千多名步兵,如果依靠工事进行抵挡,未必不是对手,但清军毫无斗志,遭到攻击后一触即溃,杨秀清的这个骑兵团根据杨秀清的指示,故意大张旗鼓,人人手持火把,战马臀部也竖立着火把,使得清军看到“四面八方的黑暗中都是密密麻麻的、高举火把的太平军骑兵”,从而大大地高估了太平军骑兵团的人数,顿时被吓得亡魂丧胆,在睡梦中被惊醒的博勒恭武本人更是被吓得肝胆俱裂,这位湖北提督把自己的使命和常大淳交代他的战斗任务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嗷”的一声都顾不得穿上衣裤鞋子,充分地发挥满人先祖擅长骑射的本领遗传,光着脚并且近乎光着屁股地窜出卧室、爬上马背,疯狂地抽打马鞭狂奔而逃。博勒恭武临阵脱逃后,清军群“龙”无首、一片混乱,二号指挥官参将阿克东阿被斩杀,清军被太平军骑兵团和晏仲武部杀得星落云散。战至天亮,清军在岳州府北部、洞庭湖畔的最大据点被太平军连根拔除。


  博勒恭武不战而逃后,知道自己犯了死罪,不敢返回武昌复命,一路乔装打扮想要躲到乡下避祸,后被清军抓获。经咸丰皇帝本人的御批审查,博勒恭武被押解到北京城斩首示众,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第一个被清政府处决的高级将官(从一品提督)。


  摧毁掉陆上的最大威胁后,太平军水陆两路并进,高歌猛进地开向洞庭湖,抵达土星港、临资口等从湘江进入洞庭湖的水路航道时,由于这些水路航道被堵塞了,来往于湘江、资江、洞庭湖、长江的成千上万条商船渔船被阻滞在当地,进退不得并且没有清军保护,只有少数清廷官吏、当地的豪强士绅和团练乡勇在当地,太平军抵达后,这些人一哄而散,使得成千上万的船只和成千上万的船民渔民统统变成了太平军的战利品。托常大淳的“福”,太平军不费吹灰之力,以近乎白捡的方式获得大量船只和大批船民渔民。太平军的水兵部队一下子实力暴增,累计拥有中大型船只一千多条、小船将近一万条,还有五千多名船民渔民加入了太平军的水兵部队。


  对于清军堵塞住土星港、临资口等水路航道的木栅、巨石、沉船,太平军发动人海战术,三十几万士卒和随军家属一起动手,又征集了十几万附近居民,只花了一天时间就把常大淳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部署的木栅、巨石、沉船清理得干干净净,使得一望无垠、碧波浩渺的洞庭湖一下子一览无余地出现在了太平军的眼前。


  投效太平军的船民渔民根据地域不同而分为十多股,其中实力最强的一股的为首者正是已经被夏华收于麾下的唐正财。太平军抵达时,唐正财率众暴起,操起夏华事先派人送来的武器,攻杀周围的清廷官吏、豪强士绅、团练乡勇,里应外合地配合太平军获得了这场收获巨大的胜利。看到漫江遍湖的无数大小船只,洪秀全、杨秀清等人无不大喜过望,夏华趁热打铁,请求洪秀全、杨秀清给予唐正财部正式番号。面对唐正财所立大功,杨秀清不便推却,给予了“第12旅”这个新番号,该旅下辖第32团和第42团,唐正财担任旅长。唐正财的第12旅和罗大纲的第7师一样都是太平军的水兵部队,罗大纲和唐正财也成为太平军水兵部队的正副总指挥。——太平军此时没有第11旅或第11师,按道理,杨秀清给唐正财部的新番号应该是“11”,但却给了“12”,让夏华等人一时没想明白杨秀清为什么这么做,后来才知道,杨秀清已经打算新建第11旅和第11师了,该旅师与第1师一样都是杨秀清的嫡系部队。长沙之战后,杨秀清的“头号小弟”萧朝贵已经掌握了1个师和1个旅,杨秀清本人仍然只掌握着1个师(第1师),毋庸置疑,萧朝贵在军权和实权上的增长以及隐隐地超越杨秀清的势头让杨秀清感到了不安,萧朝贵军权和实权的增长必然诱发萧朝贵想要脱离“杨萧联盟”、单飞独立、乃至联合韦昌辉缔结“萧韦联盟”的意愿,杨秀清必须提升他本人的军权和实权,对萧朝贵进行压制。果然,太平军歼灭清军博勒恭武部后,杨秀清名正言顺地把晏仲武部新建成了太平军第11旅,下辖第31团和第41团,该旅无疑跟第1师一样都是杨秀清的嫡系部队,如此,使得杨秀清跟萧朝贵一样拥有了一师一旅,并且,不出意外的话,第11旅被扩编成第11师也是很快的事情,只要该旅再立一个说得过去的功劳,杨秀清立刻就能顺理成章地将其扩编成师。


  为了间接地遏制萧朝贵“单飞独立”的念头和直接地打压“潜在隐患”萧朝贵,太平军撤离长沙城前,杨秀清下令韦昌辉率领第3师暂时留在长沙城内,七天后再离开,这个安排,一是为了蒙骗清军,让清军误以为太平军主力还在长沙城,从而掩护太平军主力的真正动向,二是为了给主力部队进行断后掩护。当然了,杨秀清这么安排还有第三个目的:把韦昌辉的部队甩在跟主力部队脱离的后方,使其陷入险境,借助清军的手削弱韦昌辉嫡系部队的实力。果不其然,太平军主力撤离长沙城后,韦昌辉却带着第3师不得不留守长沙城七天,大大地延误了撤离时间,与主力部队脱离了数十里,在侦察到这个情报后,当初逃出长沙城的向荣、鲍起豹、和春、秦定三、张国梁、江忠源等人联合从外地赶来增援的余万清(余万清在湘南战事中一枪不放地放弃了道州县城,逃到了湘西南地区,清政府本打算将其捉拿问罪,无奈太平军纵横湖南势如破竹,前线清军急需部队填堵漏洞,便命令余万清“戴罪立功”)、副将邓绍良、被两广总督徐广缙从粤湘边境派来的副将福兴、总兵常存、总兵马龙、参将瞿腾龙、参将纪冠军、高廉道沈棣辉、平江县知县林源恩等人率领的部队和团练,对困守着长沙城的太平军第3师展开了全面反攻。韦昌辉和第3师无心死战,放弃了长沙城,边战边撤,清军因此而“成功地收复了长沙城”,继而对韦昌辉的第3师展开一路追杀,对其进行多场的围追堵截伏击(制定战术的正是江忠源),双方恶战连连,都死伤惨重,清军总兵常存和总兵马龙被太平军在混战中斩杀,清军合计死伤了五千多人,太平军第3师也战死了多名中高层骨干军官,包括韦昌辉的另一个亲弟弟韦志先(又名韦先、韦亚孙)和韦昌辉的一个亲叔叔韦元珖。当韦昌辉带着第3师千辛万苦地摆脱了清军追杀、抵达洞庭湖畔时,第3师已不满四千人,全师足足损失了一半人马。


  韦昌辉能带着第3师在清军的反扑中杀出一条血路,离不开夏华的帮助。当杨秀清命令韦昌辉带着第3师“留守长沙城”时,夏华立刻猜出了他的用意。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夏华决定在暗中对韦昌辉施以援手,他先让焦亮从第8师里悄悄地调拨了一大批武器装备给韦昌辉,又授意苏三娘带着第9旅“慢慢走,落在主力部队最后面”,在关键时候接应韦昌辉部,帮助韦昌辉部杀退了追击的清军,否则,虽然韦昌辉不一定战死,但第3师的损失肯定更大。


  当韦昌辉浑身是血地与太平军主力会合时,杨秀清不但没有给予嘉奖,反而“秉公执法”,追究韦昌辉“抗命不遵之罪”,因为杨秀清要求韦昌辉在长沙城停留七天后再走,但韦昌辉只停留五天便走了,显然违抗了命令。实际上,韦昌辉在停留五天后已经不能再停留两天了,再停留下去,他就要陷入清军的全面包围,并且杨秀清肯定不会全力救援他,他必须及时地放弃长沙城、突出重围。按照太平军的军法,韦昌辉“抗命不遵”应该斩首示众,但在夏华、冯云山、石达开、胡以晃等人的求情下,再加上韦昌辉部毕竟斩杀了清军两个总兵,杨秀清决定“网开一面”,打了韦昌辉五十大板。至于损失惨重的第3师,杨秀清没有给任何补充。


  12月29日,万事俱备的太平军正式从洞庭湖扬帆起航,顺江而下,扑向三百公里外的鄂省核心、楚地重镇、华中第一大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武昌。滔滔的长江上出现了一幕气吞山河、壮观无比的画面:一万多条大大小小的船只组成一支铺天盖地的庞大船队,旌旗蔽日、舟筏覆江,桅杆如林、船帆如云,乘风破浪、势不可挡。可以说,太平军完全掌握了制江权,在后面追击而来的向荣等人在江边根本找不到船只和驾船操舟的船民、渔民,只能望江兴叹。


  此时,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挡太平军攻陷武昌了。


  这是1851年的年底,在中国,崛起于广西省的太平军纵横穿过湖南省,杀进了湖北省;在法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拿破仑一世的侄子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自任法兰西帝国皇帝,成为拿破仑三世。


  乘坐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战船上,夏华告别了1851年,迎来了1852年。


  (https://www.bqwowo.cc/bqw164165/8421034.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