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蛮族战皇 > 第119章 吏治清明

第119章 吏治清明


  蒙元帝国事实上并不是以自己的蒙古传统和文化,在管理和治理汉人此前三千多年的文明社会。

  即使是忽必烈都清楚的意识到,华夏文明的根基深厚,历史久远,文化内涵丰富。

  面对如此巨大的汉人世界,是用血腥残暴的手段打压,还是兼容与包容政策,这就是蒙古族一群统治者即将面临的抉择。

  和事实上比,蒙古人意识到没有文化和技术,就意味着落后和愚蠢的社会格局。

  它们不得不启用汉人,但是也不真正的给汉人地位和权力。

  事实它也不搞民主和法制,还是在维护一小撮蒙古贵族,色目人(外国人)贵族,北汉人(金人)贵族的权力。这导致它的法律全部形同虚设,后期确立的法典都是书面教条,现实社会一群官僚还是我行我素,目无王法至极。

  在管理地方民众,它们利用手里的权利极尽手段掠夺,让自由民变成佃农,这样就可以终身压迫与剥削,贩卖人口和抢占民财。

  这种不科学的潜规则行径,事实就是阳奉阴违,说一套,另外搞一套的作为。

  事实胜于雄辩,最终它的见识不开明,管理其实很混乱,做人其实很小气,行事事实很愚蠢的执政方针,导致它的政权彻底失去了掌控汉人民心的最后机会,也导致最后它被明朝给事实取代。

  所以,作为穿越而来的铁木真,我规定三个基本法条。

  首先就是土地国有,民众只有耕种和使用权,期间不是因为自然和意外死亡,不得易主,一切措施都是为了保证国家的税收正常。

  民众经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受到保护,任何以各种借口侵占和使用了不归还的行为,都以欺诈和掠夺罪定价论处。

  再就是规定地方官的行为守则九条,不得占用民地修造私宅;不得使用民众生产生活工具;不得扰民,欺民,抢占民女,和民宅;不得以各种借口压榨民财,夺取物资;不能在任上收授贿赂和进行从商的活动。

  在执法管理过程中不能偏私舞弊和违法乱纪。

  在管理地方政务时不得拖延时间和置之不理。

  在选拔地方人才时需要具备一切条件,不得因公废私举荐自己的亲属家眷......这一些法条公布后。所有蒙古贵族人等都脸上背上出虚汗。

  只要违反官吏自律九条的,直接停职查办,轻则降级,重则罢官抄家,发放边关修造民防工程,永不录用。

  并且我铁木真取消了王候世袭的制度。

  后辈继承父业时降级听用,其余之盾子孙都需要自己经过官府每年我的科举考试,来进入人才选拔的机制。

  任何官吏,但凡能力和人品,学识和经验不合适为官的两年后会被就地免职。

  任上无业绩的官员,导致民冤和冤狱的,降低官职等级和罚没薪水处理,严重的还要入狱受审。

  在这里,可以说蒙元帝国的地方治理,比其它朝代我的管理要严格。

  在州设立州衙,专门接受地方民众告官的案子。

  这里不设门槛,不立酷刑。

  但凡是下一级结案,处理有误,其后越级上报的只要有理,概不追责。

  州府会有四个刑部官员四个经济官员负责处理民事和刑事案件,这里的府衙有八个公堂,分立大院之内四处。

  所以处理案件的过程是很快的,几乎一天就能把当天受理的所有案件审理和处理下去。

  有错案的,下发重断。有冤案的重新开始审核。

  于是民生得到了公理,社会才真正有了和谐。

  哪些地方官欺男霸女,抢占民财我的事情不敢有人去做。

  以前是有法他们还是照做不误,因为官府有法不去执法,民去告官还被毒打和驱逐。

  元代,官官相护,贵族商贾利益共享,融为一丘之貉,民生疾苦,无处伸冤。

  这种事实历朝都有,不过是严重程度略有不同。

  在法制清明此后,文明社会才得以彰显其发展潜力。

  在元代选拔人才上,借鉴唐朝武则天时代的选拔手法,除了文学行政类的人才大量经过选拔外,工匠制造类的,地方经济管理,技术类的人才都开辟途径,实施任用。

  人才必定还是多方面的一种人才,而不是仅仅懂得四书五经的就是人才。

  一个帝国的地区治理,水利,湖泊的改造和利用,山林和河道资源的采用,这都需要人去合理开发,合理再生资源体系。

  所以地区郡县的官员一般会有四个,一个是行政主管官员,一个是地方财务官员,一个是商务官,一个是建设官。

  此外州设立都尉府,也就是地方军事高官,负责管理地方城市治安,训练兵勇,征集民夫修造等项。

  地方军队,无论是蒙古千户制下的兵勇,还是汉人的城市驻守治安兵,都实现就地开荒屯田制度,平时耕种牧鱼狩猎,战时就是士兵。

  他们实现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地方经济税收来扶持的手段。

  国家只是在军备和兵器后勤方面给予控制和配制。

  所有战将士兵的盔甲,盾牌,武器,弓箭,战马等,全部是国家按照军队的基本要求配发。

  地方王候没有打造武器的权力,民间除了狩猎武器可以公开买卖,军械是不得民间打造和贩卖的。一旦发现会从重治罪。

  并且规定了官吏府衙的规格,仆从人数,公堂刑具的大小规格数量等等。

  从各方面都在落实官吏的管理细则,避免出现贪官的局面。

  每年都有钦差下到地方,派出暗探去打听各官吏的执政情况。

  一旦查获有不作为的,乱作为的,和可以作为确是不努力作为的.......这种官吏一旦证据确凿,立刻就地免职,还扣除半年以上薪俸。

  除了处罚贪官和无德之官吏的举措外还有奖励机制。

  得到万民伞的地方官,会在任上破格升迁一级到两级官位。

  自然也有直接调配京畿进入内阁的可能。

  这能进皇室内阁京畿处的,都是五品以上高官,相当于省级部级领导干部。

  但是万民伞不好得,得有懂得文字的读书人在上面签字。这不得代劳的,还系地方的民众自发的来给官吏政绩打分。

  超过万人才算合格。

  那么说地方的读书人,技术工匠等等,最少有一万个人才行,光学写名字的并不算。

  这在当时的县城里是很难做到这样的水平的。


  (https://www.bqwowo.cc/bqw110128/5679584.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