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蛮族战皇 > 第52章 营造帝陵

第52章 营造帝陵


  公元683年2月。

  长安城新年刚过不久,很多人还在新春佳节的喜悦中。

  但是皇帝高宗的病危使得武后忧心忡忡。

  虽然我用很高妙的中西药结合技术,暂时吊住了高宗李治的性命,但是我给出武后的时间,是最多半年。

  于是,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陆续来了几万民夫,也随后运来了大量的木柴和石料。

  武则天下诏书,命吏部尚书韦待价,全权负责乾陵的修造工程。

  武则天在把诏书让人当庭给吏部尚书韦待价时,很多人都看着这个宦途也是坎坷的官员。

  其实修建工程中有很多的损耗,这也是很多朝中官员喜欢担任朝廷修造工程职务的一个原因。

  毕竟贪官可以事实去缔造虚假账务,能从中多少来点中饱私囊。

  武则天以吏部尚书韦待价摄司空,做为山陵使,全面负责高宗山陵——乾陵的营建工作。

  同时,武则天以户部郎中、朝散大夫韦泰真为将作大匠,协助管理工程事宜。

  司空,本为管理土木建筑的古官,后为三公之一,位高而无所掌。

  山陵使,为诸使之一,负责某一项具体事务时临时委派,权力极大。

  “将作监”这个官位是唐代管理土木建筑的政府部门,一切按照我们的话说,都是临时的委派皇帝值得信任的官吏。

  在武后这时候给了吏部尚书韦待价,全权负责乾陵的修造工程后还给了一个密封的工程图纸。

  自然,这既是我按照五行八卦的原理,参照汉朝帝陵的结构,反过来营造的一个帝陵。

  主要的作为是,不按照寻常的作为,也不按照常规修建的方法。

  一般的帝陵是从开挖到修建墓道,从主墓室挖到侧室。

  但是我的帝陵构建形式决然不一样,为我的就是不让盗墓的进去,即使内涵的修建墓穴的人也不会看得懂这最后封土过程中,暗藏这几关。

  表面我留了16个墓道,最终变成一个主墓道可入,还不按照常规的入墓格局。这就使得盗墓的,不可能轻易的找到真正的入口。

  事实上找到的15个墓道口,里面都是布满机关和毒气室,陷阱和弓弩。

  历史上的从唐高宗,李治在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事实已经驾崩,但是到文明元年,八月庚辰才正式入葬乾陵。

  在这个期间,他的棺木一直放在大明宫的冰窖中。

  在等候整个帝陵修造完成的历史273天里。

  皇帝的尸体就这样藏在临时的冰窖中。

  在此期间,吏部尚书韦待价,还要进行修陵的前期的诸多准备工作。

  因为工程量浩大,动用的物资紧张。

  因而,乾陵施工阶段所能给出的时间,是相当紧张的。

  为何武后不提前让帝陵修建工作展开?其实不用我在多解释什么了。

  一旦营造帝陵,就意味着给各路蠢蠢欲动的藩王,给出了兴奋剂。人死后才加紧造帝陵,这也是史无前例的。

  所以我们能通过一件事,所能体现的事实,来看到当时朝廷官吏中,权力的纷争和暗潮涌动。

  我在683年冬季,就秘密的让武后下诏书,从东北的湖泊里取冰,运来长安的地窖。

  整个车马都是用我特制的马车运送,冰块全部放在密封的木箱子里,外面包裹棉絮,再外面一层多加木箱,事实还用棉被覆盖其上,捆扎结实。

  大唐的“将作监”,当时也不知道为何要动用300辆大车,也不知道运送什么东西。

  整个藏冰窖的工程,都是武后支持,我派人秘密进行的。

  所以,武则天知道这都是为了后期冰藏李治的尸体所用。

  他死于十月之末,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不可能取冰,提前九个月藏冰,在这一年的冬季第二次的再去取冰。

  这都是给帝陵的最终王宫缔造一个时间上的契机。

  自然,这种作为也是很多大唐的官员心中诟病很久的。

  但是毕竟武后位高权重,此刻还有了两百多维护她的重臣。

  在吏部尚书韦待价摄司空,做为山陵使时,很多人都在偷笑。

  在他们看来,一般的帝陵没有个五年以上,如何得成?

  光是土方都是很要命的开挖项目,何况还要取各种大石头围住主要的墓道。

  工程具体施工阶段,包括地下“玄宫”和地上陵园的营建两大部分。

  虽然从作业面来浪,这两部分可以同时进行。

  但由于地下部分施工对象为一座自然石山,开挖破石的工程难度很大,再加上工作面事实狭小,可容纳作业的工匠人数有限,增加了整个工程的难度。

  事实上也拖长了进度......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限定工期,使众劳作者“铲山背石,驱以就功”,以保证按时竣工。

  经充分论证,乾陵也是按照“依山为陵”的帝皇陵寝的墓葬制,所以也是依梁山的自然山势修建的。

  以其主峰为陵冢,在半山腰凿洞而修“地下玄宫”。

  以陵寝为中心,按照以往的帝陵规格,仿制唐长安城格局,事实营建诸多陵园。

  所以帝陵内建有内外城垣两重,内城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

  “南北一千一百步,东西九百步(唐代一步为五尺,每尺约合今29.5厘米)”(约合今215万平方米)。

  “外城南北两千五十步,东西一千二百步”,外城“周八十里”。

  以主峰之南的二“乳峰”为陵园的第二道门阙。

  之间开阔平缓的狭长地带为其神道。

  乾陵地宫隧道堑壕开凿于山南部半山腰的青石之脊上,隧道呈斜坡形,水平向北至墓门63米,墓门处深17米,上宽2.8~3.9米,隧道及地宫凿好后,又“以石为门,铁固其中”,这就是采用石条对地宫口加以密封,石条间以铁细腰栓板及铁棍相互牵拉,并以锡铁浇灌石板间的缝隙。

  这就是混泥土灌注的作业方式一样,使得墓门同整个石山浑然一体,非常坚固。

  陵园建筑营建时,同时雕刻配置陵园石刻。

  当时配置的石刻有内城四门石狮、石马等,朱雀门外神道两侧蕃臣石像、高宗述圣纪碑、石翁仲、仗马及御手、石鸵鸟、石翼马、华表等。

  石刻均就地取材,派去的石匠就有数千人。

  于附近自然石山上炸山,凿取石料,稍加雕琢后运达树立位置附近,再经仔细雕琢后就地树立。

  石刻以圆雕为主,高两米多到七米,重几吨到几十吨,最重者为述圣纪碑,重达89.6吨。

  在韦待价的指挥下,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放工,到文明元年(684)八月,高宗入葬后,陵园主要工程基本结束。

  所以说很多大唐的官员都是以这件工程浩瀚的工程能一年里完工也是件很神奇的事实。

  光宅元年(684)九月,(营建乾陵)功毕,韦待价以功加金紫光禄大夫,改为天官尚书,垂拱元年(685)六月,同凤阁鸾台三品。

  这意味着他可以参加政事堂会议,从而可以参决朝廷机务,正式成为了宰相班子的一员。

  所以武则天用人,是用的有能力和势力的人。

  她的执政期间,为何国运昌盛,就是她用对了人,不讲皇亲国戚来当官和执掌朝中重权,毕竟李氏皇子中的这些人坏事。不是人才,而是事实上的吃喝嫖赌的货.....

  这也是很多后来的皇帝治理国家,事实都不及武则天的根本原因,他们用的什么人,亦不用这里多论。


  (https://www.bqwowo.cc/bqw110128/5679266.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